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大國重工:崛起> 第378章 登陸火衛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8章 登陸火衛一 (1 / 2)

對於恢復火星磁場的方法,摘星號上的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兩種方案:行星撞擊或是放置磁力衛星。

他們認為既然火星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導致火星磁場消失,那再讓小行星在合適的位置以合適的角度撞擊火星,可能會讓火星內部的“發電機系統”重新運作起來。

又或者在合適的地方放置一個帶著磁力的衛星,從外部給火星施加一個人工磁場,也可能遮蔽掉太陽風對於火星大氣層的衝擊作用。

其實這就是目前地球上天文學界的普遍觀點,但這都只是隔著幾千萬公里之外的猜想。

鍾成在地球上時就多次組織專家討論過,目前紅星公司已經具備了實施恢復火星磁場的科技水平和實力。

無論是去捕捉小行星還是放置磁力衛星都沒問題。

但到底要怎麼恢復火星磁場,還必須到火星上去實地考察。

……

2035年10月22日。

摘星號順著天空中淡紅色的光芒到達了火星。

經過減速進入了離火星地面1萬7千多公里的火星同步軌道。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大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這顆紅色的星球無論在古代的東方還是西方,出於對未知事物的偏見,都認為它會帶來戰爭與災禍。

歐洲古稱火星為“馬爾斯”,古羅馬神話中的“戰神”,也被稱為“紅色星球”。

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而稱之為熒惑。

其實火星的橘紅色外表僅僅是因為地表被赤鐵礦(氧化鐵)覆蓋而已。

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近,公轉週期是地球的兩倍,因而有著明顯的日夜變化、四季更替。

並且火星與地球一樣也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有充足但又不過於強烈的太陽光照射。

火星上有大氣,有被冰凍在土中的海洋,也有大量的碳、氫、氧、硫、氮等關鍵的生命元素。

特別是碳、氫、氧、氮這四種元素不僅是食物和水的基本元素,而且是塑膠、化肥、木材、紙張和衣服的重要組成成分。

火星曾經經歷過與地球差不多形式的火山運動和水文運動,而這樣的運動在地球上產生了大量的礦砂,火星也必然如此。

這一切都表明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合適人類移民的星球,與荒涼的月球相比真有天壤之別,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非它莫屬。

鍾成等人心情激動地站在指揮中心俯視著下方的火星。

雖然幾十年來人類派出了大量的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但他們卻是第一批來到火星的人類。

亞洲聯邦擁有對火星的主權,他們這一次前來還有一個額外任務就是清理多年前各國遺留在火星軌道上的人造衛星,並把它們送回地球上的博物館。

當然如果他們能找到在火星上的那些破敗的無人探測器,也會有人高價收購的。

雖然大家都很想現在就去火星,但按計劃,他們要做的第一步是登陸火衛一,建立火星探測的中轉站。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它們形狀不規則,可能是火星捕獲的小行星。

火衛一呈土豆形狀,一日圍繞火星轉3圈,距火星地面僅約6000公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