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消費者開始持幣等候紅星公司的新車上市,國內各個大城市的駕校一度爆滿。
大量相關的議論充滿各種汽車論壇:
“我慘了,我剛買了一輛進口車,能不能退貨啊?”
“充電一次跑800公里,那不是我一個月才充一次電,不要太爽了吧!”
“這單公里消耗比燒天然氣的車還便宜,我們跑計程車的有福了!”
“有沒有一百萬以上的逐日車啊,50萬的太便宜了!”
“樓上的怎麼不去死?”
……
接下來的日子,逐日工程專案組的所有人投入更加緊張的量產準備工作中。
鍾成這邊的動力電池專案組工作反倒輕鬆了,但他也沒能閒下來。
他和趙唯加入了電動轎車智慧化車控系統的改進工作中,智慧化車控系統是未來高檔電動轎車的發展趨勢。
也能為以後的逐日電動轎車帶來更大的升值空間。
為此,逐日工程推進委會員專門新成立了智慧化車控系統專案組,鍾成被任命了組長,趙唯、周虎、桂彬等人為組員。
對於這個專案,鍾成表示沒有什麼難度,智慧化轎車能比得過智慧化機床嗎?
智慧化轎車主要體現在智慧座艙和自動駕駛兩個方面。
智慧座艙方面不過就是在車內加入一些語音互動、開門防盜、溫度控制、車裡樹幾塊大螢幕多支援幾個APP這些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東西,鍾成交給周虎和桂彬去搞定。
自動駕駛方面相對要複雜得多,而且受限於目前的大環境還沒有到可以真正應用的時候,鍾成還是認真考慮了一下長遠發展,也為後面的軍用無人機設計打下基礎。
為此,他找來李梅,和趙唯一起對共工系統中的機床裝置智慧化執行模組進行了改進移植,設計成專門共工車控系統。
這個系統是基於“高精地圖+高精雷達+攝像頭”等軟硬體來實現。
在日常駕駛中,系統可提供後車接近預警、擁堵低速自動跟車、交叉路口橫向交通提醒功能、緊急制動和前方碰撞預警功能等。
在泊車過程中提供自動泊車、停車後開門預警、後方橫向交通預警功能等。
而在高速駕駛中,該系統則具備全速域跟車、車道偏離警告、車道保持輔助、交通標識識別功能等。
在不具備變道條件時,車輛擁有緊急車道保持輔助功能,具備變道條件時,車輛可完成自動變道,期間有臨車道後方來車預警輔助功能。
當然這些功能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無人駕駛,但在外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很快就可以升級轉化成全自動駕駛。
其實難點不在於技術,而在於交通法規、消費者的認同上面。
(PS:就是現在,你能接受一輛駕駛座上沒有人的汽車在公路上飛速行駛嗎?見到了多半會認為是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