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鍾成還在忙於共工車控系統設計的時候,紅星公司的新型電動轎車在五一節上市了。
在輿論宣傳的造勢下,首批投入京城、海城、廣城的一萬輛逐日繁星當日就銷售一空,各大經銷商的催貨電話把紅星公司營銷部的電話都打爆了。
在市場的壓力下,新成立的紅星電動轎車公司一邊滿負荷生產,一邊加快新產線的建設。
5月,一萬五千輛逐日繁星、一萬輛逐日悍將、三千輛逐日飛天投入市場。
6月,兩萬輛逐日繁星、一萬五千輛逐日悍將、五千輛逐日飛天投入市場。
7月,兩萬五千輛逐日繁星、兩萬輛逐日悍將、一萬輛逐日飛天投入市場。
8月,兩萬五千輛逐日繁星、兩萬輛逐日悍將、一萬輛逐日飛天投入市場。
沒辦法,產能提升到達了瓶頸,提前一年達到了年產50萬的目標,再增加產能就要新建廠房,最遲也要明年春節後去了。
而且預計幾年內是無法緩解市場需求了。
紅星公司的年產300萬輛電動轎車的遠景目標還是太小了,對於國內市場每年近千萬的需求還是遠遠不夠,更不要說打入國際市場了,那更是一年近億輛的龐大市場。
(PS:據權威統計數字,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總計7803萬輛,中國市場所佔份額為32%,這個市場真得是太大了,想想都感到恐怖!)
雖說紅星公司已經再次在考慮調整遠景目標,但也是有限度的,規模到了一定程度,受到的限制如原材料供應、售後服務等就越來越大。
所以紅星公司在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下,開始與國內的幾家大型汽車製造公司商談直接出售夸父動力電池的合作事宜。
肥水不流外人田,暫時還不可能賣給合資公司,更不可能賣給外國公司了,但目標也只限於大型國有汽車製造企業,正好整頓一下汽車行業的亂象。
目前夸父動力電池工廠的製造能力已經提升到了每月15萬組,遠遠超出了紅星公司的自身需求。
而且後續擴大產能也比擴大整車產能方便得多,鍾成就估計了一下,在現有廠房裝置條件下,年產500萬組動力電池完全沒有問題。
在現有的廠區再新建三座同樣的廠房也沒問題,就是一個“複製貼上”的事了,幾年後達到年產2000萬組動力電池完全有可能。
甚至最後再推平一座大山,再修七八個廠房……
當然這種事就不是鍾成能操心的事了,他也沒功夫操心,因為他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軍用無人機的研發上面來了。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共工車控系統已經大致完成,但離加裝到電動轎車上還有一個過程,目前三款車型還賣得火爆,沒必要再增加新功能。
這些營銷上的手段,鍾成不想過問。
他把後續完善工作丟給周虎和桂彬,帶著趙唯和劉玉柱返回了動力電池專案組。
這個時候,動力電池工廠的辦公大樓已經完工交付使用,有辦公室還有實驗室、檢測中心,還帶食堂和住宿房間,是一座綜合性五層大樓。
大樓就建在廠區內,員工上下班非常方便,對於有家庭的員工也有專門的廠車接送。
鍾成他們搬離了住了一年半的臨時工棚,住進了這座現代化的大樓。
大樓的一層有專門的員工食堂,還有專門的廚師負責可口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