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灤平城在這一天陷入了興奮之中,雖然出一個進士並不能給他們多出幾文錢來,但與之榮焉的樸素情感卻仍在其心中盪漾。
果然,赤峰的總督府衙門兩日後也派遣人來,直接賞賜了兩百塊銀圓。
察哈爾雖然建制不過十來年,但卻誕生了一批本土士紳、豪商,他們紛紛湊錢,修了一座規模龐大的進士牌坊。
幾日工夫,就湊到了兩千塊,整個察哈爾為之一驚。
灤平知縣得知此事後,笑著搖搖頭,嘆了口氣。
這時候,巴結的豪商忙道:“大老爺可是有什麼不順暢的?”
言外之意,自然就是幫忙了。
“唉,此事乃私事也。”知縣輕聲道:“我那孽子,沒幾天也要參加宗考了,希望也能有個功名吧。”
豪商一愣,腦子裡轉了幾圈,這才反應過來,這位知縣大老爺姓朱,這裡的宗考,怕是指的朱家人的那個“宗室子弟科考”。
一時間,他滿心的羨慕。
聽聞皇帝感懷於潛邸時候的落魄,故而為了照顧中下層的宗室子弟,故而設定宗考,選拔宗室人才。
普通的讀書人想成為舉人,童試三小檻,鄉試一大檻,大省如江蘇,一屆不過八十舉人,小省二三十罷了,察哈爾甚至只有十人。
舉人可謂是百裡挑一的人才。
而宗室呢?直接參加宗考即可,選上就能當上舉人,這是何等的誇張,一次性節省了多少時間?
今世的宗室,這可比以前那樣世代吃皇糧還要吃香呢!
見後者面露羨慕,知縣一時間竟然有些自傲起來:某乃朱氏皇族,玉牒上有名有姓的。
伴隨著殿試的落幕,屬於朱家人自己的一場考試也登上舞臺。
雖然是宗考,但其難度卻不低,與鄉試相當,主考官由皇帝擔任,內閣學士擔任同考官。
當然啦,皇帝哪有這個閒工夫,基本上都是靠內閣來閱卷,皇帝最後蓋章罷了。
一大早,近千名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宗室子弟,奔赴剛結束的貢院,參加兩年一度的宗考。
“陛下,年初各省玉牒所報,歲齒在七歲以上的宗室子弟,已有二十三萬七千八百一十八人。”
“此刻前來應考的子弟,則有九百七十八人。”
陪伴在皇帝身邊的,則是身材臃腫,頭髮花白的瑞王,一串話說出後,他喘了口氣。
七十有七的瑞王,其坐鎮宗人府近二十載,在宗室之中可謂是德高望重,備受皇帝信任。
世人皆知,坤寧公主是崇禎皇帝的嫡女,不僅被皇帝封為長公主,更是賜予其子為伯爵,是擺在世間的一塊招牌。
實際上,作為萬曆皇帝的兒子,距離前朝嫡脈最近的瑞王,也一直是宗室中的大招牌。
除了瑞王世子將來繼承王爵外,另外的兩個庶子,也被皇帝打破慣例,恩封為郡王。
要知道,按照新的宗藩條例,只有嫡子才能封為郡王,庶子為鎮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