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三分,富、中、窮三類各得名額。
富省為八,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山東、廣東。
另外其還囊括北京、南京兩地。
中省為六,河北、河南、山西、四川、重慶、遼東。
窮省則為十二,廣西、雲南、貴州、福建、安西、甘肅、陝西、寧夏、綏遠、察哈爾、吉林、黑龍江。
時人統稱其為兩京兩蒙兩將二十二省。
相較於前明時期的兩京十三省,理論上擴大了近一倍。
另外,像是新設的漠北總督府,其時間太短,並沒有算在其內。
在科舉名額中,八富省爭兩百名額,六中省爭一百二十人,而窮的十二省,則爭奪八十人。
十二個菜鳥互啄,改變了以往陪跑模式,幾乎是人人都粘了光。
其中,福建獨佔三十個名額,陝西二十二人,雲南則拿下十人,廣西則是八人。
甘肅、貴州各自佔了兩人,餘下的六省各有一人,都算是大有收穫。
察哈爾、寧夏、綏遠、吉林、黑龍江、安西實現了零的突破,這對於當地讀書人的鼓舞是難以想象的。
如浙江,在明前期和兩宋時期,舉業不盛,但到了英宗時,商輅三元及第後,大漲本省士氣,浙江進士開始井噴,躍居前三甲。
所以,這些邊地能夠湧現進士,對未來的鼓勵可是不可限量的,這也是皇帝重新劃分名額的初衷。
當然了,也不可否認,皇帝在其中出了部分力量。
而此時會元,乃是江蘇鎮江丹徒縣,夏沅。
一時間,在京的各地會館鞭炮聲不絕,喜氣洋洋,以至於宴會數量不斷地擴大,許多貢士們不得不揹債請客。
張英喜笑顏開,三十歲的年紀榮登皇榜,這對於他來說一點也不晚。
江南會館此時極其的熱鬧,安徽、江蘇、南京三地,共有一百人,江蘇六十,安徽三十五,南京五人。
四分之一的進士出自南直隸,可謂是誇張至極。
張英看著會館前鋪就數層的鞭炮,這是其他會館的數倍,他一時間感慨萬分,幸虧是南直隸一分為三,不然輿論可就止不住了。
但他仔細想想,南直隸如此也是應當的。
皖北、蘇北雖然飽經戰亂,但蘇南、皖南的精華之地卻儲存著。
十幾年來的太平發展,再加上淮河被治理,淮海平原再次復甦,丁口大增。
“如此龐然大物,朝廷怎能安生?”
張英昂首挺胸,心中又不免慶幸,若是與江蘇共爭那135人,安徽可就一直被碾壓,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