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與醫學有關的商業專案例外。
如什麼“治療儀”,什麼“元氣袋”,什麼“針”,不是技術,是商業,或者說根本與醫療搭不上邊。
譬如某些保健品,或者保健床,保健腰帶,什麼磁場治療、微波治療、量子技術,等等,號稱能治療癌症,治療百病,這不是發明,這是胡扯。
真正的技術都是免費的。
例如心臟介入技術,技術本身是沒有專利的,誰都可以學,誰都可以用。
再譬如,劉牧樵他們的微創穿刺技術,也不能申請專利,誰學誰用,免費使用。
當然,裝置那是另一回事,裝置只是實現技術的載體,這個載體是需要與經濟掛鉤的。
滬市醫科大學神經精神病醫院並不拒絕劉牧樵的技術,他們也想學。
雖然微創穿刺治療癲癇,會讓他們開顱治療癲癇的教學手術陷入尷尬。但是,他們還是有的人提出來,允許劉牧樵開展新技術。
不過,更多的人反對。
反對的人理由很充分。
不成熟的技術,不能拿出來做教學用。
這條理由很有說服力。
劉牧樵和郝教授這門技術,除了他們自己,誰見過?
萬一失敗了呢?
醫療事故責任誰來承擔?
很快,反對的聲音佔了優勢。
在反對聲佔優勢的情況下,也有激進的,他們不願意失去這個機會。
他們說,既然郝教授提出來做教學手術,那他們應該是有把握的,人家郝教授也是成名人物,他不會拿自己的聲譽打賭的,他一定有很足的把握才提出這個要求的。
反對的人則說,誰知道呢?利令智昏的人還少嗎?
在醫學界,冒險激進的人還不少,甚至大名人,大醫學家也有弄虛作假的。
爭論還沒有結束。
郝教授和劉牧樵只能等待。
郝教授到別的學術廳又去聽了一堂學術講座。
劉牧樵沒興趣。
他走出希爾頓大酒店,在外面看海景,一個人走在沙灘上,一點也不感到寂寞。
劉牧樵在分析今晚的手術,做的可能性非常小。
因為,這不僅僅是科學方面的爭論,彭千龍上次明確說了,要求劉牧樵不能弄出太大的動靜。
他應該到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