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有一點比較奇怪,那就是經過仔細的檢查後,梁恩發現這個玉石杯子上有著大面積的血沁。
這並不是一件正常的情況,畢竟正常的傳世品上邊不可能有這玩意,而那怕是陪葬品這個東西上的血沁面積有些過大了。
更重要的是,仔細觀察過之後他發現這個杯子居然是一個殘器,兩邊原有的兩個把手不知道因為什麼消失了,只不過後來被人巧妙的修整過。
而從修整的痕跡上來看,對方使用的明顯是一種高速旋轉的現代化工具,而這顯然應該是進入19世紀後把這個東西挖出來的人重新加工結果。
同時除了這個東西以外,梁恩也發現了,杯子口和杯子邊上有一些花紋明顯也是後補的,是為了遮掩之前一系列的劃痕和瑕疵。
除此之外,整個玉杯被重新的打磨整理過,這證明那個近代獲得這個東西的人應該是一個有錢人,並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整理了這個東西。
這並不是一件多麼罕見的事情,因為在那個年代人們對各種各樣的古董並沒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所以將找到的古董重新打磨裝飾。
尤其是那些歐洲人更喜歡這麼做,他們對其他文明的東西毫不放在心上,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那些東西。
但問題在於這種做法往往會摧毀那些古老的文物,舉個最有名的例子,大英博物館在百年前對《女史箴圖》採用了割裂後裝裱在木板上的方法。
按照當時的想法,此類裝裱方法使書畫表面不易形成皺痕和斷裂,但實際上卻是經過一段時候展示之後,木板會裂開,而華夏傳統的國畫通常都是繪於絹或紙上的,也會隨著木板的裂開而開裂。
另一個原因則是是因為英國人按照西方的形式來對這個作品進行了改造。他就是像油畫一樣應該是掛在牆上的,所以他把這個《女史箴圖》一段一段就截下來了。
梁恩上次參觀大英博物館的時候正好遇見《女史箴圖》一年一個月的展出期,而他經過仔細的觀察之後,就發現這個藏在博物館中近百年的名作已經能夠看到明顯的開裂與掉粉的“病徵”。
現在這個玉杯子也是如此,雖然這麼一處理肯定要比之前被挖出來的好看上去要好看的多。但是卻嚴重的摧毀了玉器上原來殘留的痕跡。
“我能感覺到這個東西背後應該隱藏著一個秘密,一個不小的秘密。”吃完飯之後,梁恩輕輕的摸著這個玉杯對貞德說道。
他之所以如此篤定是因為進行了占卜,由於他占卜所求的結果是一個極端模糊的結果,因此消耗了幾乎所有的傳說點數後,梁恩成功的獲得了占卜的結果。
“這點上我相信你,但你打算這個季節去中亞嗎?”貞德看著梁恩問道。“你知道的,那個地方自然條件並不怎麼樣,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更是如此。”
“如果只是勘探的話,我想現在過去應該無所謂。”梁恩笑了一下說到,“只要不進行大規模挖掘的話接下來工作冬天應該也能夠進行,所以現在可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