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七十四章 吳起變法,毀滅打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四章 吳起變法,毀滅打擊 (4 / 5)

吳起還根據楚國地廣人稀的特點,把舊貴族及所屬遷到人跡罕至的荒涼地區,這一方面打擊了貴族勢力,同時也對楚國邊遠地區的開發起到積極作用。

二、廢除無用、無能的官職,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剝奪王室貴族的威權,使他們不能徇私情,因私廢公。

削減無用的開支,以獎勵真正為國出力報效的戰鬥之士。

精簡政府機構,重用賢能之士,為了整治官場腐敗,禁止官員之間私下請託,要求官吏做到“使私不害公,饞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合,行義不顧譭譽”。

同時裁汰“無能”,“無用”之官,節約經費“撫養戰鬥之士”。

三、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託。

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

四、制定法律並將其公佈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

五、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郢。

六、加強軍事力量。

吳起早年在魯,魏都以軍功見長,吳起認為強國“要在強兵”,而“強兵”的開支,吳起則用“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的方法來解決,用財政提高士兵待遇,增強戰鬥力。

春秋戰國之際,楚國開始出現封君,戰國時期封君人數不斷增加,封君制的興起逐漸成為楚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楚國曆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郡縣制在各國漸次施行,逐漸代替原有的卿大夫采邑制,在這一歷史條件下,各國為對少數功臣、貴戚或寵臣進行封賞,紛紛實行封君制,其最明顯的特徵是授予受封的卿大夫以“君”或“侯”等名號。

封君制與郡縣制作為楚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戰國時期曾長期並存。

吳起變法,旨在富國強兵,任用賢能,打擊了楚國大貴族既得的政治經濟利益,遭到大貴族的激烈反對,是一次打擊世襲貴族政治經濟特權的運動。

吳起變法促進了楚國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化。也影響到秦國的商鞅變法。

吳起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他低估了貴族的厲害。

吳起選擇了以楚國舊貴族作為變法的突破口,像“廢公族疏遠者”,讓一些舊貴族遷到“廣虛之地”等措施,無疑會損害到楚國舊貴族的利益。

損害到楚國舊貴族的利益之後。

吳起自然會倒黴。

吳起也因此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嫉恨。

僅僅過了六年,公元前三百八十一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舊貴族在楚悼王靈堂作亂而攻擊吳起。

舊貴族的這一舉動估計吳起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按照《史記》記載,面臨突變的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吳起跑過去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即使這樣,舊貴族還是沒有放過他,他們“射刺吳起,並中悼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