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能夠打敗項羽,一路高歌,最終建立漢朝,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韓信。
韓信這個人也挺可憐,擁有一身軍事才華,卻遲遲沒被伯樂發現,直到蕭何發現了他,他才有了展示本領的機會,最終被提拔為了大將軍。
按道理來說,像韓信這樣數一數二的大功臣,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應該會被劉邦愛戴的才對!
可為什麼劉邦建立漢朝後想方設法的想把韓信殺死呢?
韓信被殺,很多人都為他不值。
還有很多人為他打抱不平,覺得劉邦實在是個小人。
劉邦作為華夏封建社會早期的開國皇帝,開了一個殺功臣的壞頭,使得後世所有朝代,在開國之初,是血淋淋的充滿陰霾之氣。
不過說起來,韓信雖然值得同情,他本人也有極大的責任。
無可否認,韓信是一個軍事上的天才,不過,也是一個政治上的糊塗蟲。
說韓信是軍事上的天才,那不用多講。
背水一戰、暗渡陳倉、四面楚歌,這些計謀的使用,已經充分表明,他在那時候的軍事思想是處於領先水平的。
那時候處於領先水平的軍事思想是什麼?
是在勇力、紀律要求的基礎上,對詭道的採用。
是傳統的軍事思想是對勇力和紀律的要求。
孫武為什麼要冒著那麼大的風險,砍吳王的兩個妃子?就是要求軍隊必須要有紀律。
項羽採用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對勇力的要求。
韓信的軍事思想,是在這個基礎上的一種發展。
背水一戰是要求勇力,但暗渡陳倉、四面楚歌則是詭道。
所以韓信最終能夠以詭道打敗只講勇和力的項羽。
但說到政治上,韓信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糊塗蟲!
比如攻打齊王的時候,本來劉邦已經派酈食其去說服了齊王歸降。
韓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別人已經勸人投降了,這個功勞就讓給別人算了。
可韓信他不,他一定要爭,帶著軍隊去攻。
結果,等齊王烹殺了酈食其。
他這件事,既得罪了所有的大臣,也惹得劉邦不高興,他自己也沒增加多少功勞,幾處不討好。
等拿下齊地後,韓信又立刻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
韓信就這麼等不及!
等不及也罷了,誰知道他的時機也不恰當。
因為那時候,劉邦正處在危難時期,正需要他出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