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延伸出的另一個熱門是——分封。
儘管嬴政在廢除分封這件事上一直很強硬,也從未有過任何打算妥協的態度,但始終有人對此抱有幻想。
儒家,正是對此事最熱衷的群體。
當然,這不是因為他們有崇尚孔老夫子恢復周禮的意願,而是因為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麼多人鼓吹分封,只是因為有利可圖。
儒家,也不過是藉著孔夫子的由頭,來攫取這份利益罷了。
而事態發展到這一步,即使是張良也不得不承認,儒家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上,而且隨時會掉下去。
甚至應該說,隨時會被推下去——被嬴政推下去。
古尋眯著眼睛看了看下方繁華的街道,頗為感慨的說道,“不得不承認,在耍小手段這一方面,趙高確實是當之無愧的高手。”
趙高使的是陽謀,可用來實現這個陽謀的手段,就是純純的鬼祟手段了。
儒家這一場風波,完全是他在背後當推手,一點一點推動儒家走向危險邊緣。
當然,儒家自己也存在很嚴重的問題,才會被趙高輕易利用。
“你打算怎麼辦?”衛莊抱著胳膊,斜視著張良問道。
張良沒有回答,看向古尋,“古兄有什麼想法?”
“呃……”古尋想了想,回道,“沒別的,低頭跪好。”
“求活命嘛,不丟人!”
“古兄覺得這招能奏效?”張良並未對此不滿,笑呵呵的又問道。
“對付嬴政,這一招未必一定能成,但絕對是成功率最高的。”古尋一攤手回道,“他是個極容易感情用事的人。”
“你是說他會心軟?”張良好奇的問道。
“不!”古尋解釋道,“他會優先打擊跳的最歡的人,對於縮在後面的說不定會網開一面。”
論起對嬴政的瞭解,古尋不說是第一,至少也能排前三。
這位始皇帝陛下,就是個極度感情用事的人,情緒一上頭之後做事非常決絕。
比如說當年因為昌平君叛亂,導致伐楚之戰失敗,他立刻就請動王翦,直接傾盡全國之力舉兵六十萬,再次伐楚。
這固然有東進之勢不可中斷的緣故,但也不乏他本人的怒火。
當然,嬴政的上頭也不是說一生氣就紅著眼睛不管不顧開殺。
他依然能做出準確的,合理的判斷和決斷,只是基於情緒爆發的大前提下。
比如說現在的儒家危機。
從真正理性的角度來說,嬴政應該直接無視儒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