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打了幾仗,儘管都是平推,但軍官和士兵都增長了戰鬥經驗。
這就讓新軍有了擴充的基礎。
原本空架子的第二師(臨清協)也可以進入完善階段了。
對於這個決定,茅元儀是最開心的。
他來到臨清,加入新軍,就是為了實現征戰沙場的夢想,日後能夠收復遼東。
在第一師出征的日子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訓練新兵。
原本他以為這些新兵就是第二師的根基,沒想到左夢庚更加深謀遠慮。
先帶著第一師的兩個團出去打仗,得到鍛鍊後,回來就拿出一半的人手送入第二師。
這樣一來,第二師一下子就有了一批經驗不錯的軍官,不至於從上到下全是新丁。
再從第二師調一批新兵加入到第一師,又不會太損害第一師的戰鬥力。
後續的作戰中,再打幾場,第一師和第二師就都鍛煉出來了。
會議上,大家經過討論,第二師的指揮機構也組建起來。
師長茅元儀,政委張繼孟,參謀長左永,軍參謀長柳一元兼任第一師參謀長。
目前第二師只能組建出第一旅,旅長寧為平,政委是原一師一旅政委易國政平調。
寧為平和易國政都是政委出身,一起擔任新建的二師一旅主官,其中也包含著左夢庚的深意。
他需要掌控絕對的軍權,自然要安排信得過的人。
一師一旅政委由二旅三團政委婁甫接任,三團的政委則由益都之戰表現出眾的三團七營營長簡宗安接替。
二師一旅下面的各級建制,目前依舊是空缺。需要二師的將領們在組建和訓練的過程中發現人才來補充,也需要一師在其後的戰鬥中成長後調配。
具體的人事安排之後,周遊站了出來。
“這是我和張副軍長、茅政委、柳參謀長等合力編寫的步兵操典,經過軍長的首肯,從即日起,開始推廣全軍執行。”
一支成熟的軍隊,必然要有一套成熟的操練體系。
這件事,從新軍還是後營時期,左夢庚就在做了。
具體負責的人,就是始終主抓徵兵和訓練的周遊。
新軍的步兵操典,除了融合了後世的先進理念外,又結合了當下的情況做了改動。
第二師的新兵就是第一批操典指導下完成基礎訓練的新兵。
成果非常不錯,最起碼新兵成長的速度大家都看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