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笑盈盈回絕了蕭建軍的推辭。
蕭建軍當然不太清楚,耿建和他領導的市場部,在一個月前,也就是國家OTC目錄剛公示,他們就迫不及待地丟擲一個大膽計劃。
那就是公司設立新的OTC事業部,與現有市場分庭抗禮。
劉勇建議讓蕭建軍出任新的OTC事業部副總監,耿建自己兼任總監。
他們這一想法,沒費多少口舌,就得到了程有福的初步認可,這讓耿建始料不及。
蕭建軍聽了耿建的肯定回覆,只好硬著頭皮看向投影屏上的方案內容。
隨著汪宏慶的講解深入,蕭建軍聽得越來越毛骨悚然,因為該方案的革命太徹底,行動太冒進了。
獨立成立OTC事業部不算,還要調整現有大包制度,將銷售提成改為階梯式銷售獎勵制,具體細分為開發費,臨床促銷費,會務費,差旅費等。
公司也就收回了市場經理或主管們,對銷售費用的使用權力,一切費用由原來的撥付制,轉變成借用核銷制。
這些市場精細化管理制度,應該說是非常先進、規範,很適合外資藥企,或即將上市的國內民營藥企。
但對於眼下的G公司不合適,太超前了,沒有任何鋪墊,就霸王硬上弓,等於在向所有諸侯們宣戰。
這是要革他們命的節奏啊。
這下打擊面太大了,全國市場,就連張佳麗的利益也算在內,她能答應嗎?
關於中國九十年代末期,也就是1997至2001年的五年間,國內比G公司規模大,實力強的民企,都紛紛效仿外企進行過一系列改革。
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就是中國製藥界有名的‘洋務運動’。
最後的結果,大批像劉勇他們的‘假洋鬼子’,被老闆們當作替罪羊,滿身傷痕地離開公司,下場很可悲。
一場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都相繼演變成了改良,企業老闆們在這場風波中倒沒什麼。
但那些從外資引進來的人才精英們,他們的下場可就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