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希泰頓時急了,那可是380萬啊,就算以孫家的財力,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不當回事,何況是白白打眼?
於是他立馬追問道:“小晨,你可別嚇叔叔,這、這怎麼會不對呢?你看這章,這上面可是蓋著三希堂印章的。”
三希堂是乾隆帝的御用書房,更是他收藏精品書畫的地方,換句話說,能被收入三希堂的,無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
而孫希泰提到的,便是乾隆帝為三希堂專門刻制的一方印章,全稱為“三希堂精鑑璽”。
顧名思義,就是經過了乾隆帝的鑑定,既為精品,也為真品。
因為這個原因,如今很多鑑定師在鑑定書畫字帖時,若是見到其上蓋有三希堂的印戳,則基本都以此為鑑定標準。
只要印是真的,那畫十有八九就是真的。
可王晨卻是苦笑搖頭,他道:“孫叔,我先問您,這裱軸的材質您認識嗎?”
“當然認識。”孫希泰道:“這是檀香木啊。”
沒錯,這幅畫的畫軸正是檀香木,不過表面已然黑得不成樣子,看起來就像是受盡了時間侵襲,其上滿滿都是歲月的痕跡。
但,王晨卻是毫無預兆的伸出手去,在那圓條形的畫軸上用力一捏。
“咔嚓”一聲脆響,畫軸當場裂開,而王晨則在眾人一片呆滯的目光之中,撿起一塊碎木道:“元末明初的畫,近七百年,畫軸表面都成了那樣,裡面卻跟新木沒什麼區別,這您信嗎?”
“還有最重要的,您再看看它的色澤……”
眾人:……
呆了,所有人都傻眼了。
正如王晨所說,除了外表那層,這木心部分看著明顯就非常新,根本看不出一絲一毫歲月摧殘的痕跡。
而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木心淡黃,色澤暗淡,香味也不濃郁,這,這明顯是雪梨香啊,其產地在澳國或南太平洋群島,卻於七百年前出現在了九州,還被用於倪瓚的畫作之上,成為了裱軸?
這不開玩笑嗎?
“再看這絹。”
絹本表面發黃發暗,這同樣是時間侵蝕的象徵,可王晨卻道:“您看這絲,重點看這起絲的部分,這明顯是呢絨啊,而呢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相信不用我說,您幾位應該都知道吧?”
“這、這不可能啊。”孫希泰還是有些難以置信,他搖頭道:“我這明明做過鑑定,年代是對得上的呀。”
沒等王晨開口,就聽陶琬道:“你還犟什麼呀你,呢絨和絲你認不出來?就算你認不出,那這畫軸還不夠明顯嗎?”
“還年代能對得上,這都啥年代了,年份作假很難?人家要是有心,石器時代的都能做給你看,這點常識還用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