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長4年的新春剛剛過去,整個關東就彷彿躁動了起來一樣,徵兵的與力帶著同心眾,在各領國、郡司、城下町警捕眾的護衛下下到鄉里,將軍役賬攤派到各個村落。
封建時代統治階級很難下鄉,往往需要本地的底層小貴族來對領民進行管理。
好在秀家在平定關中的時候,直接利用大勝的兵威將原本的吉備武士、足輕及他們的家屬滲透到各個村落中,原本這些村落中的關東武士被再次打亂分割,這就使得秀家有了對鄉村掌控力的基礎。
其實原本下達軍役賬的要求根本不需要與力和同心親自下場,過去都是各個郡司根據各村軍役賬下發給各個鄉村,先由各村落自願報名,再填不滿的情況下再由村中三老、武士點名。
當秀家還在吉備的時候,將士每一次出陣基本上都能獲得不菲的戰利品回饋,而且勝率極高擁有很高的保命率,再加上軍功爵和授田掛鉤報名的人自然趨之若鶩。
但是之後兩次動員北上奧羽仕置,豐春家士卒大多在後擔任壓陣的任務,軍功賺取的機會並不多。
又到了朝鮮之役的時候,由於秀家要統治江原、咸鏡兩道的原因,參戰計程車卒獲取的戰利品並不多,以至於在第二次朝戰動員的時候,第一次出現了需要抓鬮點名的情況。
這一次聽聞又要北上去討伐蝦夷,那個傳聞中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主動報名者更是寥寥。
於是在立原久綱上報秀家得到准許之後,下令由與力同心直接搬著米糧、賞錢下鄉直接募集兵勇。
而且給出的獎勵極其豐厚,每一個主動報名的足輕可以獲得2石米、5貫錢、粗布1匹的動員金。、
在戰國時代,一個成年的男性在沒有參戰的情況下一年的伙食標準大約是1.7石左右,秀家直接給了其超過1年伙食的米糧。
而5貫錢往常年景可以買到20石米左右,足夠一個常規的6口之家吃上4年!
即便是這兩年由於秀家蓄意屯糧的緣故,米價在關東有所漲價,依舊可以買到12石左右,足夠6口之家吃2年有餘。
5貫文是常備中低階武士的年俸,常備足輕的年俸也只有3貫文,當然他們另有2人份的扶持米可以領,日常還包食宿。
但是對於預備和守備編制的關東農戶和沒有入編制的低階武士來說,可以一次性領導5貫文絕對是他們近幾年最多的一筆收入。
在這個賞格被開出的時候,豐春領內各地的百姓都瘋了,擁至自己村老家中希望得到村老的推介。所以為了維護好這些賞賜,自然需要與力、同心帶著警捕護衛下鄉。
當然這些錢也不是好拿的,秀家讓下鄉的與力明確告知鄉民這是安家費,被動員之後可能會在蝦夷戴上1~3年不能回家。
當然若能夠接受的每人每年還能領導1.2貫文的動員金,並且保證在他們走後,村裡會和之前軍役賬動員錯峰動員一樣,村裡優先保證他們的地頭耕種和收穫。
秀家會為他們提供具足和兵器,但是士卒需要自行準備禦寒的衣物、鞋子,這也是秀家給他們釋出的原因。
儘管秀家已經讓藤堂高虎進行準備,但是很明顯不到一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準備的這麼充裕,再加上友軍的需要,秀家便泛起了動員領內自行準備禦寒衣物的心思。
需要在外長時間征戰確實勸退了不少人,再加上之前兩次朝鮮之役的經歷,若秀家沒有開出這麼豐厚的賞賜可能都動員不到足額計程車兵。
至1月15日左右,豐春家關東領內的動員已經基本結束,邊上宇喜多、結城、武田、中川等家的軍勢也陸陸續續集結在豐春城內。
至1月16日,隨著德川家麾下德川忠政所領3000德川家援軍抵達,豐春城下已經聚集了超過4萬人,北伐的第二波軍勢已經基本聚集。
早在半個月前秀家就表示將會為自己的四個兒子舉行元服儀式,邀請在豐春城的各大名參加。
其中中川秀政將會擔任秀家旭千代的烏帽子親,其被正式取名為豐臣旭三郎政家,知行本領伊予玉之江5萬石;
養子泰松(阿巴泰)烏帽子親為宇喜多詮家,取名為宇喜多太郎兵衛家泰,賜予茨城知行5000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