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子神月丸烏帽子由秀家本人擔任,取名伊東三左衛門秀賢,由於他是伊東義賢的兒子,秀家沒有給他賜予知行地。
除了以上三位原本定下將會隨秀家出陣的兒子之外,秀家的五子仙千代(母伊達南)也一同元服,其烏帽子親有結城晴朝擔任。
取名豐臣仙五郎朝家,賜予茨城多賀郡松岡1萬石,這也是秀家麾下關東領內距離豐春城最遠的大名家臣。
從以上的取名規律可以看出,秀家在給親生兒子們取通稱的時候採用乳名一字+排序的方式。好在通稱是武士的名字,三條實家身為公卿家沒有通稱,不然可能就要叫明十三郎或者裕十三郎了。
作為養子的泰松(阿巴泰),秀家原本只打算讓其繼承浮田的苗字,但是既然宇喜多詮家都來主持元服儀式了,秀家索性就將宇喜多這個苗字賜予其。
至此,在豐春藩體制內也算重新擁有了名喚宇喜多的親藩(秀家之前賜予浮田宗勝的宇喜多苗字不算,只是賜名。)
此次北伐中川秀政因為身體的原因並不會出陣,中川家麾下的2500軍卒將會由家老伊丹虎重和茨木正行主持。
秀家有意讓豐臣政家在統領宇都宮眾一番的基礎上,再統合中川家的軍力,兵力合計4000人可以作為別動隊使用,而兩個中川家的家老可以輔弼和教導秀政。
這就必須要得到中川秀政的許可,還得和中川家扯上關係,這就是秀家為什麼要讓其成為豐臣政家烏帽子親的原因。
至於宇喜多詮家的到來,完全是秀家之前就和他談好的,作為重建倆家關係的一個儀式。
當然詮家也樂於來豐春城一趟,畢竟他的兩個兒子這次可都是第一次出陣,作為父親的他多少還是會有些不放心的。
元服儀式結束之後,送走了不相干觀禮的人,秀家緊接著就帶著諸大名展開了軍議。
很快就定好了2日後行軍的佇列和之後作戰的陣列,儘管此刻毛利和岐阜兩家的軍勢都還沒有來到豐春,但是秀家確是一刻都不願意再等了,大軍最後於元月24日正式從豐春城開拔。
由於秀家收攏各家軍役賬上剩下那一半民夫統一調配運輸糧秣,所以整個隊伍可以說得上相對輕裝簡行進。
豐春領內一路上都有兵站設定,可以供給士兵休息和糧米補充。等越過了白石城就算是正式進入奧羽,這裡是郡山家的地盤。
其前期的準備工作可能不足,但是秀家已經提前幾個月通知藤堂高虎,讓其與奧羽大名聯絡,再各家領內設定兵站並囤積糧食。
往常遠征的時候兵站不會設定在沿途各地,而是在主要的城池內囤積糧食,再從這幾個固定的城池運往前線。
比如朝鮮之戰的時候,石田三成也只是在備前岡山和筑前福岡設定兵站,將全國的糧食在這兩地中轉之後運到朝鮮去。
而秀家現在要做的是在沿途大小城池皆設定兵站,大兵站屯多糧,小兵站吞少糧。
很多人看不懂秀家的操作,甚至有人認為秀家這是糧食多的沒地花了,所以到處設定兵站。
起初真田信繁也有疑問,北伐一個蝦夷,再怎麼密集只需要在伊達和南部兩家屯糧即可,何必連沿途的郡山(豐臣秀貞)、福島(巖城利隆)、仙台(伊達政宗)、巖手(南部利直)都設定兵站並屯糧?
他們哪裡會想到秀家這麼做的原因壓根不是為了北伐蝦夷,北伐蝦夷哪裡需要做這麼冗餘的後勤保障?
就算冬季大雪封路,糧食也早已運輸道前線兵站去了,沿途的兵站何須囤積這麼多糧食?
秀家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中樞出現變局的時候快速反應返程的時候使用的,就好比秀吉的中國大返回和賤嶽大返還一樣。
由於不知道時機什麼時候到,想要從蝦夷快速撤兵,必然要將大量的輜重和糧食拋棄在蝦夷讓士兵輕裝前進。
但是士兵是要吃飯喝水和休息的,這些兵站可以為南下計程車兵提供這些物資的補充,使得他們撐到下一個兵站並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