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心中有諸多不甘,毛利輝元也知道現在天色太暗了,根本不知道島津家還會在哪裡埋伏,繼續派出援兵的收益和風險不成正比。
於是他看向吉川元長下命令道:“少輔次郎,你帶著本都徐徐前進,小心謹慎的將彌三郎和二郎三郎接回來。”
吉川元長在去年吉川元春去世後就繼任吉川家家督,領有出雲國大部,石見國東部三郡和安藝國部分莊園,總知行18萬石領,是毛利家麾下最大的大名勢力。
吉川家在毛利家麾下經略山陰路,歷史上還包括伯耆半國,但是實際上出雲國內有4成領地是毛利家直接賜予各個家臣的,只是讓他們聽從吉川元春經略罷了。
在原來的兩川體制下,這樣的負責制度使得毛利輝元對於原來的山陽、山陰兩道並沒有多少影響力。
歷史上吉川元春實際的領地在22萬石左右,但是他掌控的實力超過30萬石。
小早川隆景類似,負責支配備後一國、備中半國和伊予國內從屬的羈縻勢力,實際的知行僅有17萬石左右,但是掌控的力量接近30萬石,算上羈縻勢力超過50萬石。
換句話說根據歷史上的毛利家來看,毛利家102萬石的領地又超過一半都在兩川控制之下,這也是為麼毛利輝元繼位之後竭力要對九州動兵的原因。
因為他對兩道實在插不上手,自己的實力在兩個叔叔面前沒有絕對的優勢,他迫切的想要在九州破局,增加自己實力的同時壓制叔父倆人一頭。
要知道毛利輝元進擊九州最活躍的時候,毛利家的實力都延伸到丹波、播磨了,兩川手中掌握的領地甚至超過了毛利家總實力的8成,這如何不讓輝元焦急呢?
這樣是為什麼在前年秀吉晉位關白後,在不損害毛利家對備後控制的前提下,將小早川隆景獨立時候毛利輝元並沒有表示牴觸的原因。
實際上在這個方案和兩人進行交流時候,牴觸最為激烈的是小早川隆景,或許他是真的關心毛利家吧,不想要毛利三家分離。
但是他的舉動在輝元看來就是想要繼續把控自己的姿態。
在小早川隆景被轉封土佐後,毛利輝元終於得以掌控備後,這時候的輝元才真正第一次感覺到安全感。
在獲得備後和小早川隆景獨立出毛利家後,毛利輝元在家中的實力得以增長,這也使得他對吉川元春這個叔叔第一次產生壓制。
在去年年底,吉川元春病死小倉後,輝元雖然命吉川元長繼承吉川領地,但是卻剝奪了他對山陰各大名的支配權。
這恰恰也是毛利輝元增加自己影響力的行為之一。
在加上吉川元長的威望不及吉川元春,這就使得在元春死後,毛利輝元初步完成了自己的中央集權,加大了自己對領內的影響力。
如果我們從結果來反推秀吉的那波操作,很明顯是化解了毛利家的內部矛盾,有些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吉川元長不愧是將門之後,從小就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在行軍打仗上面頗有章法,妥善的將熊谷元直和宍戶元續接了出來。
幸運的是,他們順利的將勝尾城內的部分守軍和筑紫廣門的兒子給救了出來。
說道這個兒子也有一段趣事兒,這個孩子在長大後的名字也叫做筑紫廣門,只是父親的官位是上野介而兒子是主水正,因此後世記錄上對兩人的記錄通常用官位進行稱呼。
隨著毛利家的退出,筱隈城和勝尾城的抵抗力量也逐漸弱了下來,即便是勝尾城的火災也被撲滅。
待到下半夜後,筑後的天空再次回覆寧靜,好似上半夜發生的戰爭都是一場夢似的。
但是巖屋城下哀嚎計程車卒和城內評定間內灰頭土臉的熊谷元直和宍戶元續,無不在宣告剛剛的戰況是真實存在的,並且非常激烈。
儘管已經是後半夜了,並且經歷了剛剛激烈的戰鬥,但是毛利家的的眾人絲毫沒有睡意,在軍議上厲聲呵斥著島津家的不守規矩,居然趁著夜色搞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