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505章 石敬瑭的掙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05章 石敬瑭的掙扎 (1 / 2)

李從珂,原本姓王,鎮州人士,自幼喪父,與母親魏氏相依為命。魏氏夫人頗有姿色,當時(895)李嗣源掠地河朔,擄魏氏為妾,那時候,李從珂年僅十歲,於是被李嗣源認作養子,帶在身邊,賜名“李從珂”。

據李嗣源自己說,那時候,他也只是一位低階軍官,收入微薄,窮得也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小李從珂就到外面撿柴、挑馬糞,貼補家用。

等李從珂長大了,就隨李嗣源出征,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

其中最大的一份功勞,就是在919年的“胡柳陂之戰”,那一戰,周德威陣亡,李存勖軍心渙散,李嗣源偷偷北返,而李從珂堅守在李存勖身邊,捨生忘死,終於力挽狂瀾,穩住了陣腳。當時,李存勖就想以軍法從事,將臨陣脫逃、意圖謀反奪權的李嗣源斬殺,是念在李從珂的功勞上,才饒李嗣源不死。

隨後,在922年的“德勝夾城之役”中,李從珂率領著十幾名騎兵,竟然混在後梁的隊伍中,一起退往後梁軍營,等到了營門時,忽然大喊一聲,斬殺數名後梁將士,引起後梁軍隊的混亂,隨後趁亂砍倒後梁的瞭望塔,全身而退。“單挑猛男”李存勖都忍不住讚歎道:“壯哉,阿三!”

次年(923)又與李嗣源千里奔襲,率先攻入汴州,滅亡後梁。李存勖在汴州城外拉住李嗣源的手,說道:“復唐社稷,卿父子之功也。”

《舊五代史》對他的評價是:勇,悲,怯。分別對應著李從珂的三個歷史時期。

年輕時作戰勇猛無敵,出入敵陣,“何其勇也”;當政時卻無治國之才,任用了盧文紀、薛文遇等一幫庸才,且時局不利,天命不佑,“良可悲矣”;最後御駕親征之時,畏懼石敬瑭之兵鋒,畏懼契丹之強盛,以至於在洛陽城外涕淚沾襟,“何其怯也”。

石敬瑭從灰燼中搜尋到李從珂的遺骸,次年三月,葬於徽陵。石敬瑭在入主洛陽之後,就宣佈將李從珂廢為庶人,但歷史還是給了李從珂較為公正的稱號,《舊五代史》稱之為“末帝”,《新五代史》稱其為“廢帝”,總之,是認可了李從珂一代帝王的身份。

不以成敗論英雄。不管怎樣,一國之君面臨滅亡時,或是逃亡或是投降,而能做到自殺殉國的,畢竟是少數。李從珂也許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策,但他有君王死社稷的骨氣。是條漢子。

洛陽迎來了它的新主人,後晉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的皇位因契丹的強勢介入而變得異常弱勢。自明宗以來,我們就常說明宗李嗣源是弱宣稱,還要面對嚴重的朝廷赤字,所以李嗣源表現得非常弱勢,處處妥協;李從厚、李從珂所面臨的處境比李嗣源還要艱難。

而如果跟石敬瑭比起來,他們簡直過得不要太舒服。

政治上弱宣稱、經濟上財政赤字嚴重、軍事上藩鎮割據……除了這些標配的困難外,石敬瑭還多了一道枷鎖:認賊作父。在外交上低人一等,不僅要每年孝敬自己的契丹爸爸,內政上還要被契丹爸爸指手畫腳。

在外面,契丹人把他當兒子;在國內,臣屬們把他當孫子。石敬瑭入主洛陽後,不但不敢搞大清洗,什麼“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大家開心就好,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降將們居然反過頭來欺負石敬瑭。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欺辱,石敬瑭半個屁都不敢放,處處賠笑臉。

仿照前文對耶律德光“本紀”的總結,我們也可以簡單概括一下石敬瑭“本紀”的內容:

1,岳父萬歲

2,契丹爸爸萬歲

3,平叛

4,叛將也萬歲

如果當你捧起《紅樓夢》,對“一把辛酸淚”沒有共鳴時,請換本《舊五代史》,讀一遍《晉高祖本紀》就可以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