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控制住河陽這個重要據點,使得晉遼聯軍進退自如,不被黃河所困,然後先派一支特遣隊扼守澠池(洛陽以西),以防止李從珂向西逃竄,隨後才緩緩逼近洛陽。
李從珂召集宋審虔等高階將領,商議著御駕親征,爭奪河陽的可行性。結果發現諸位將領都在忙著向石敬瑭遞交投降書。
這與兩年前的劇本何其相似!彼時,李從珂一路東行,沿途將領紛紛投靠;如今,眾叛親離,諸將領紛紛棄他而去。如潮水般,勢不可擋。
李從珂自知大勢已去。
據說,當李從珂撤回到洛陽時,洛陽的百姓自發地到東門外迎接。眾叛親離的李從珂,看著仍然忠於自己的京師父老,忍不住大哭起來,“垂泣不止”,完了完了,全完了!
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勸道:“我聽說之前的皇上有難時,都駕幸蜀地,以圖興復。陛下不妨也效法先人,且去西川避難吧。”
李從珂抬起淚眼,說道:“本朝(大唐)兩川節度使皆用文臣,所以玄宗、僖宗可以避寇幸蜀。如今,孟氏早已在蜀地稱尊,我還能往哪兒逃?”
百姓們跪地痛哭,李從珂也大哭著進了洛陽城(慟哭入內)。
是啊,此時此刻,天下之大,哪裡是我容身之所?李從珂絕望了,在最後的關頭,他做出了一件失意政客常做的壯舉——舉族自焚。
自商紂自焚以來,無數軍閥在最後關頭都選擇以自焚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比如唐末的徐州時溥。如今,李從珂也選擇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傳奇的一生。
在臨死前,李從珂熱情地邀請耶律倍一同自焚。
耶律倍婉言謝絕。
隨後,李從珂派宦官秦繼旻、皇城使李彥紳將耶律倍殺害。
耶律倍自從明宗時來到洛陽以來,一直與契丹保持著書信往來,起初也只是禮貌性地請安問好。李從珂篡位之後,耶律倍第一時間將訊息告之契丹,並將中原虛實和盤托出,慫恿契丹南下,趁火打劫。
也許李從珂並不知道這個高階政治難民耶律倍,吃裡扒外、裡通外國,做著契丹人的高階間諜,但他還是要在最後的時刻殺死耶律倍。用這種極端無恥的手段報復石敬瑭,你搶我江山,我殺你大爺!
當然,李從珂絕不是為了殺他大爺而殺他大爺。他是要給石敬瑭出難題。
李從珂太年輕了。實際上,他留著耶律倍,才是對石敬瑭和契丹人的最大報復。試想一下,如果石敬瑭攻破洛陽,解救了耶律倍,他該怎麼處理,送回契丹老家?殺死?
耶律倍為什麼要棄國投唐?不就是因受耶律德光的猜忌嘛,而且他在來到後唐之後,還向明宗李嗣源進獻了契丹的地圖、官印等充滿政治象徵意義和軍事意義的物品,實力賣國啊!且耶律倍精通漢學、漢法,善於治理中原漢地,無論是接回契丹,還是留在中原,都讓耶律德光不放心。
如果石敬瑭揣度聖意,秘密殺死耶律倍,那就等於給自己埋了一顆雷,耶律德光隨時可以“替兄報仇”,拿掉石敬瑭,另立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