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河東戰爭,“三巨頭”中的石敬瑭駕坐金鑾殿,趙德鈞父子則被俘北上,實力派的四大天王此時就只剩下了實力相對最弱的範延光。
這種“弱”只是相對於“三巨頭”而言,相比於其他藩鎮軍閥,範延光的實力絕對堪稱大哥級別的存在。
石敬瑭之所以沒有清算“李從珂餘黨”,重用了李從珂時期的降將,如楊光遠、安從進等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平衡範延光。
不過歷史非常幽默,被石敬瑭當做棋子的這些降將,最終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這是後話。
在石敬瑭入主洛陽之初,天下局勢動盪不安,地方上的將領們趁亂做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
比如同州低階軍官門鐸,發動兵變,誅殺節度使楊漢賓,劫掠州城,放火作亂;
安州安遠軍節度使盧文進,叛國投敵,率部投奔淮南;
鎮州衙內都虞侯秘瓊作亂,逐副使李彥琦,殺都指揮使胡章。
先簡單說一下安州盧文進。盧文進是個浪子回頭的“前漢奸”,早在後梁時期就殺死李存勖的弟弟李存矩,投靠契丹,並引導契丹持續南下侵擾中原;李嗣源登基後,痛改前非,與李嗣源秘密聯絡之後,“衣冠南渡”,帶著淪陷區的百姓、牲畜、鍋碗瓢盆,冒著生命危險衝破契丹關卡,返回中原故土。
在後唐歷鎮滑州、潞州,李從珂即位後,移鎮到安州。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登基,盧文進大為恐懼,特別是耶律德光在潞州城郊處死“契丹銀鞍直”的態度,生怕自己會遭契丹人的清算報復,“懼不自安”。
於是,盧文進殺其行軍司馬馮知兆(亦載馮知非,又云姚知兆),率領部下親兵投奔淮南徐知誥。
盧文進雖然有賣國前科,但自從迴歸之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頗有善政,口碑甚佳,而他的這次叛變也是事出有因,因得罪契丹而逃離契丹的傀儡政權,深得同情,於是在他經過各處關卡時,所有人都為他亮起綠燈,不加阻攔。
淮南方面也派出兩千軍隊予以接應。
後晉石敬瑭與淮南徐知誥配合默契,不動刀兵地讓盧文進平安叛逃進淮南領土。
然後我們再重點講述秘瓊的這次兵變:
河東戰爭時,李從珂命令趙德鈞支援,而趙德鈞違反命令,擅改行軍路線,橫穿河朔,並且吞併沿途部隊,其中,鎮州成德軍節度使董溫琪,就被他裹挾而去,後來趙德鈞不斷上疏要求讓趙延壽當鎮州成德軍節度使,頂替董溫琪。
當趙德鈞敗退潞州,投降契丹的時候,董溫琪也就此成為契丹俘虜,從此下落不明。
董溫琪為官貪暴重斂,家財萬貫,姬妾成群,生活極為腐化墮落。不義之財與生俱來的詛咒,給董溫琪的家人帶來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