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518章 天災人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18章 天災人禍 (1 / 2)

除了有特殊政治意義的古董文物之外,其他東西,誰挖出來的就歸誰,比如這幾枚黃金餅,就歸發現者王武同志所有。朝廷不會強徵,也不允許地方政府強行徵繳。充分保護人民群眾的私有財產。

同年9月,下詔,今後凡有賊人,應按照律法定罪,不得隨意抄沒家產。善政惠民,惠及囚犯。

同年年底,大雪持續了近兩個月,洛陽城變成了冰雪之城。石敬瑭望著白茫茫的天地,無心欣賞雪景,更無吟詩作賦的雅興,他一臉憂愁地對左右近臣說:“大雪害民,五旬未止。已經下令讓京師所有的寺廟祈晴,卻始終不靈驗,難道是我德行不夠,上天有意要懲罰我?”

左右近臣趕緊勸慰,“皇上聖明,臣等罪該萬死。”

遭遇自然災害,皇上要祈求上天,如不靈驗,還要下罪己詔,虔誠地向上天表示懺悔,祈求上天只處罰自己一個人,而不要牽累無辜百姓。朱友貞就曾這樣。

如今,面對雪災,石敬瑭同樣發出這種感慨,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害得百姓遭殃。

於是,石敬瑭下令,給禁軍將士和京師裡的貧苦百姓,發放柴薪、木炭、糧食等,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幾天後,天福五年(940)正月初一,石敬瑭下令,天福三年以前的公私債欠,一筆勾銷;

4月,下令洛陽、長安等停止進貢瓜果,“憫勞人也”。

天福六年(941)2月,給禁軍將士集體漲工資,上將軍級別的軍官,原來的俸祿是每月三萬錢,現在漲到五萬錢;

3月下詔,去年之前,百姓所欠的夏秋租稅,一律免除;

4月,今天的山東省境內發生饑荒,詔令兗、鄆、青三州開倉放糧,賑濟饑民;

8月,再次減免百姓的欠稅,天福五年之前的欠稅一律一筆勾銷。

天福七年(942)2月,下詔在河南的鄧、唐、隨、郢等州鼓勵開荒,凡事開墾荒田的,五年免稅。

大赦、減免租稅、各項惠民措施等等,石敬瑭對待百姓的態度堪比明宗李嗣源。然而李嗣源為五代打造了“明宗盛世”,石敬瑭卻沒能留下“天福盛世”的評價。這是為什麼呢?

平心而論,還真是石敬瑭點兒背。在他當皇上的這幾年,各種自然災害都匯聚齊了。自然災害加上連年用兵,使得石敬瑭做出了李嗣源的樣子,卻沒收穫明宗的好評。

3,自然災害

屋漏偏逢連夜雨,自打石敬瑭登上皇位,就沒有一年是風調雨順的。

石敬瑭於936年11月稱帝,閏11月才入主洛陽。別看“天福元年”只有兩個多月,老天爺也沒嫌貧愛富,仍然慷慨地贈予了一次旱災:

“自秋不雨,經冬無雪”。石敬瑭命文武百官一起求雨祈雪。

天福二年(937):

——正月初一,大年初一頭一天,日食。這不算是“自然災害”,但我們之前講過在封建時期“日食”對封建統治者的精神打擊是極大的。石敬瑭頗為不爽,於是想出了一個非常絕妙的應對辦法——修改日曆。

按照《高祖實錄》的記載,“正月甲寅朔,乙卯日食。”意思是正月初二這天,發生日食。《舊五代史》採用了這個說法。

而《十國春秋》、《十國紀年》則明確指出,這一年是“正月乙卯朔,日有食之”,也就是說,這一年的正月初一是乙卯,不是甲寅。還明確指出後晉的官員篡改日曆,“蓋晉人避三朝日食改歷耳”。

前文說過,朱溫乾化元年,大年初一發生日食,有人就說漢高祖末年就是正月初一日食,很不吉利,於是“梁祖甚惡之”。如今石敬瑭剛登上皇位,第一個春節就在正月初一這天發生日食,由是很不爽。

除了篡改日曆,司天監的官員們也牽強地獻上了“好訊息”:太陽只被遮住了30%(十分內食三分),並且漸漸補全,早晨6點來鍾就恢復完好啦(漸生,至卯時復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