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方面派出大將苗璘、王彥章(與“王鐵槍”重名,非同一人)率領一萬水軍,氣勢洶洶地奔赴嶽州,並向荊南高季昌發出聯合作戰請求。
馬殷派大將許德勳率戰艦一千艘,前往抵抗。
許德勳對左右說道:“淮南人是想趁我們被南漢打敗的空當,趁虛而入撈便宜的。一旦見我們大軍趕來,必然作鳥獸散,不會受到實質性損失。我們必須隱藏實力,才能給予其重創!”
於是命王環率戰艦三百艘在夜色的掩護下迂迴到淮南水軍之後,切斷其歸路,制定了前後阻擊的口袋型戰術。
第二天,淮南艦隊向嶽州方向挺進,打算與荊南水軍會師,聯兵攻打嶽州。
許德勳先派輕舟誘敵,隨後出動主力艦艇迎頭夾擊,伏兵四起,淮南大敗,主將苗璘、王彥章被生擒。
淮南向南楚馬殷賠禮道歉,請求和解,歸還苗璘、王彥章。馬殷接受和解請求,命許德勳為二位手下敗將設宴餞行。
席上,許德勳對二人說道:“我們南楚雖然很小,但老一輩的創業精英還都在世,請貴國不要再打我們的主意。回告你家主人,如果真想惦記我們的話,就要有耐心,等到小馬駒們互相爭槽的時候,再惦記不遲。”
許德勳口中的“小馬駒”指的就是馬殷的兒子們。馬殷的接班人同樣沒有走出“二代魔咒”,他們的故事還將在後文一一呈現。
在這場短暫的嶽州之戰中,荊南高季昌並沒有如約出兵。因為他需要一個名分,此前他向淮南請求歸附被拒,搞得他非常被動,政治處境非常尷尬。
如今的荊南既不歸附於後唐,也不歸附於淮南,不從屬於任何政治勢力,而他又不足以自立,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社會棄兒,沒有了政治合法性。
這種境遇是十分危險的,失去法理根基的荊南,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箏,隨時都有墜落的危險。
他甚至不願看到淮南取得嶽州之戰的勝利,因為那樣的話,淮南的姿態將會更高,自己在談判桌上將沒有任何籌碼可言。所以他又怎麼可能真心幫助淮南夾攻嶽州呢?
而當淮南在嶽州失利後,荊南這個彈丸之地的價值就得以間接體現。秤砣雖小壓千斤,離了我,你淮南休想向長江中游滲透!怎麼樣,談談吧?
高季昌再次向淮南派來使者,表示願意稱臣歸附。
這個時候的淮南,已經可以用“南吳”來表述了,因為半年前,淮南楊溥(楊行密第四子)正式登基稱帝,史稱“南吳”,位列“十國”之一。顯然,南吳政權是非法割據政權。關於淮南勢力的發展,我們後文會做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