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鏐頓感無地自容,羞愧難當。
衢州陳璋、睦州陳詢,都選擇依附於淮南楊行密,並在楊行密的支援下,為禍錢鏐西南部疆域。
楊行密與錢鏐,江淮下游的一對兒歡喜冤家。時而互幫互助,時而戰火紛飛。楊行密幫助錢鏐平叛“徐許之亂”,錢鏐幫楊行密平定田頵、安仁義之叛,難兄難弟,相濡以沫;與此同時,楊行密卻又公開資助錢鏐治下的衢、睦叛軍。
這就是政治,不夾雜任何感情因素的純利益考量,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楊行密派去支援睦州的部隊,不僅打退了錢鏐的平叛部隊,還生擒了錢鏐的弟弟錢鎰。
趁錢鏐手忙腳亂的時候,處州刺史盧約趁火打劫,佔據了錢鏐治下的溫州。
衢州、睦州、溫州,可以看做是“徐許之亂”的漣漪,錢鏐耗費數年之久才得以逐一平定。
大家亂,才是真的亂。
河東李克用也遭遇了叛亂,吐谷渾部落酋長契苾讓發動叛亂;雲州也發生兵變,只是叛亂規模較小,並且得到了快速的平定。
這就是歷史的惡趣味,厄運雨露均霑:
朱溫——青州王師範叛亂;
楊行密——田、安、朱叛亂;
錢鏐——二陳叛亂;
李克用——吐谷渾、雲州兵變。
至此,我們就解開了之前的一個疑問,那就是朱溫在西線與關西集團對抗,在東線面臨青州叛亂,而昭宗在被挾持到洛陽之前,又不斷下詔,令諸藩討朱勤王,在巨大的威脅面前,楊行密、李克用等強藩居然無動於衷,錯失討朱良機。
這就是答案,大家都後院起火,分身乏術。
其中受損最嚴重的,當屬淮南楊行密。
田、安、朱叛亂平定後,楊行密任命李神福為宣州寧國軍節度使。李神福說出了與霍去病同樣的豪言壯語,“鄂州未滅,何以家為”,固辭節度使,堅決要求返回鄂州前線。然而當李神福回到鄂州前線之後,卻染病身亡。淮南再失一位良將。
另一位大將臺濛,也不幸病逝。
與此同時,朱溫已經從泥潭中擺脫出來,收服了青州王師範,將昭宗綁架到洛陽,並弒殺。
於是,總算接上了前文一個重要的節點:朱溫決意南征。
朱溫親率五萬大軍,渡淮南下,意在吞併淮南。
淮南軍立刻解除了對光州的包圍,回師揚州,堅守不出。汴軍在淮南境內大肆掠奪、破壞,最大限度地削弱淮南勢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楊行密在這個時候病情突然惡化,臥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