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高和蔡琳夫妻倆帶著女兒四處求醫問藥,但還是無法阻止孩子病情的發展。很快,韓九美就無法挺直身體正常走路,周圍人開始對她投來異樣的眼光。正值青春期的小姑娘感到十分崩潰,因為她知道,這僅僅是開始而已。
穿衣、洗漱、吃飯—這些對大家來說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卻要耗費她比常人多幾倍的時間和體力,即便是在父母的幫助下。
慢慢地,九美再無法自己走路,甚至連簡單的站立也難以保持平衡,出入需要利用輪椅。再之後,九美髮聲都很困難,不能說話也無法寫日記了。每天躺在病床上的她,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只能利用讀字板和人緩慢地交流。
韓志高和蔡琳的收入本來就不高,看病治療更是個無底洞,韓九美的不治之症讓這個不富裕的家庭在經濟上面臨著雪上加霜的情況。漸凍症這種絕症,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在家康復也就是延緩惡化程序,儘量提高生活質量。在齊心協力治病的五年期間,夫妻倆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而且還欠下很多外債。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不是沒有道理的。從治病開始,兩人的婚姻就開始亮起了紅燈,最主要的原因是兩人破釜沉舟的程度不同。直接導致他們離婚的,是對家裡6層住房的處置。
蔡琳的意見是,女兒出行得靠輪椅,沒有電梯的6層房子沒必要保留,不如賣掉換錢去治病,讓女兒的餘生儘量充實喜樂。而韓志高的意見是,賣掉換錢也治不好女兒的病,為他們兩人的下半輩子考慮,房子不如保留下來。可在蔡琳看來,如果連女兒都沒了的話,有沒有房子也無所謂了。夫妻倆各有各的道理,為了是否要賣房多次爭吵。鬧到不可開交後,兩人最終決定離婚,房屋產權一人一半。
走到離婚這一步,蔡琳說自己不怨韓志高是不可能的,但也許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方式真的不一樣吧。她這一生,除了九美不會再有別的孩子,哪裡還能考慮到以後和下半輩子呢?可是男人無論到幾歲都能當爸爸,所以韓志高當然仍有餘裕為日後自己的生活質量做打算。
離婚之後,蔡琳拿著賣房得來的錢,一個人帶著女兒來北京繼續治病。北京的醫療水平相比溫州這個小地方到底更加優越,即使最終的結果依然是治不好,至不濟得讓九美圓了看北京天安門、故宮和長城的夢想。
然而,坐吃山空,賣房的錢總有用完的時候。之前欠的債還沒還上,她已經成了所有親朋好友避之不及的借款人。在她最窮困潦倒的時候,她想到了謝曉晨。
這個念頭剛開始冒出來的時候,她不是沒有猶豫的,也許是女人的虛榮心作祟,她不想以現在落魄的模樣重新出現在他的面前。私心裡,她希望他一直記得的是正值花季少女時候的蔡琳。如今她已經42歲了,哪裡還看得出少女時代的嬌俏美麗?更何況這些年,她為了女兒的病心力交瘁。她不用特意在鏡中打量都知道自己眼眶深陷,白髮橫生。
可是,看看身旁奄奄一息的女兒,蔡琳知道她沒有虛榮的資本。
在山窮水盡之際,他已是她能想到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輾轉向當年那些在蔡莊插隊的知青們問來了他的工作地點,她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前去找他。
當年那些從她嘴上省下來的口糧,以及那些暗地裡的照顧和情分,總是能向他借來一些錢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