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只聽得樓下敲鑼打鼓,鞭炮齊鳴。大街上推推搡搡擠滿了人,都朝同一個方向去了。
昨天栁不凡等人已聽店裡小二說過,今天乃是“萬花節”。和往年一樣,都在鎮上最華麗,最高貴的絳雲樓舉行。
柳含煙打小什麼大場面沒見過,只是這“萬花節”是第一次聽聞,禁不住好奇,想要去看看。
栁不凡說自己對那些吟詩作對的風雅之事並不在行,推辭不去了,只是交代顧青蓮不論遇到何事,不可貿然出頭,早去早回。臨走之前再三叮囑照顧好柳含煙等人。
顧青蓮等人混在人群中走去。
在街上來回行走後,來到一出空曠之地,不遠處一座全部朱漆,宏偉華麗的樓閣屹立眼前,絡繹不絕的人向裡面走去。
走到樓下,抬頭望見一塊巨扁上“絳雲樓”三個大字,隸書寫就,鑲金鍍銀,奪人眼球。顧青蓮等人走進裡面,只見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張燈結綵,一派喜悅。大廳中央十分寬闊,佈滿了各種奇花異卉,誘人得香氣充斥著整個樓閣。樓分兩層,寬敞明亮,座無虛席。沒有入座的就站在一旁,顧青蓮等人好不容易找了一出地方,夏蓮不停的嘮叨抱怨,惹得溫婉和柳含煙發笑不止。
顧青蓮忽的聽見旁邊有人議論。
“你看,那身著青衣的人不是青萍劍客謝東山麼,只用一手青萍劍,便在江湖上立名。傳聞他長年在青萍山莊,足不出門,他怎麼也來這裡湊熱鬧了。看,還有蘭陵小生,梅庵主人,雲臺三傑,高陽酒徒……這一個個可惜了一身滔天本領,竟也是個情慾未斷之徒,莫非俱是垂涎那絳仙美貌。”
“兄臺莫要取笑,你看那凡是在場有坐之人,在江湖上都是有頭有臉,文武雙全的大人物,其武功已經出神入化,至少也在八九品,斷然已經斬斷情絲,雖然我北魏以武立國,至於他們的文采風流若是放在南梁也絕對數一數二。我想絕不是為了一睹絳仙姿色而來,想必是衝著這次的寶貝來的。至於如我等這般站立旁觀之人,就是衝著熱鬧來的,即便是文鬥,迄今沒有人勝過在座之人。”
“你這麼一說,我似乎明白了。我也聽說這次的寶貝世所罕有,比及之前的更吸引人。”
“我也聽說了,天下奇珍異寶無數,我等有幸目睹也算緣分,別說何況得到,那簡直簡直不知幾世修來的福分。快開始了,看他究竟是何寶物。”
只見一白髮老叟從裡院出來,身後緊跟著五六個打扮精緻,穿著一襲粉紅衣服的妙齡少女,一齊捧著個雕刻精緻的朱漆錦盒,緩緩走到大廳,小心翼翼的將盒子放在一個裝飾華美的架子上,格外顯眼。
底下的人見了如此貌美女子,不由自主的失魂落魄,哪有意思放在寶貝上。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當真此言不假。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英雄好漢做了那溫柔鄉里的枯骨。那些自詡正人君子的有多少也難逃脫愛恨情慾的束縛,相由心生,多看一眼即是萬劫不復,真正做到超然物外,斷情絕欲的少之又少。
哪位老者走上前躬身作揖給在座的人行了一個禮。而後挺直腰桿,扯了扯嗓子,大聲的說到:“承蒙各位遠道而來使得絳雲樓蓬蓽生輝。閒話少說,想必“萬花節”的規矩在場諸位瞭然於胸,老夫就不再贅言。只是要說一說本次奪冠的寶物,諸位,那錦盒裡盛的正是此次奪魁的寶貝,名喚作“紫液星泉”。傳說此物乃是天地之精,存於太古混沌之時,自從盤古開天地後,此物便墜落人間。又傳聞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塌西北,地傾東南,女媧煉石補天,五色神石雖是稀罕,但此物才是關鍵,這才使得缺口煥然如初。想必其作用大家都已經明瞭了吧,說得簡陋通俗些就是重生。”
那老者此番話語一出,滿堂譁然,皆是議論紛紛。
顧青蓮雙眉緊鎖,若有所思,卻也抑制不住嘴角微微上揚的笑意。
柳含煙,溫婉,夏蓮三人在旁邊聽得稀裡糊塗的,不明所以,都緊緊注視著顧青蓮。
顧青蓮回過神來看見三人死死盯著自己,不免渾身難受。
那夏蓮打趣的說顧青蓮定是被那幾個紅粉女郎迷住了,說的時候還故意提高了嗓門,生怕柳含煙聽不見。
顧青蓮聽得這些,趕忙解釋,一時慌張,支支吾吾的越說越亂。溫婉在一邊忍不住掩面而笑。
柳含煙和顧青蓮接觸了些時日,知道他不是那種人。也替他安慰開脫。
那老者示意了一下,旋即安靜下來。他又接著說:“本次文會皆以花賦詩,個人按照興趣愛好挑選心儀之花,不限具體某花某人,但所吟之詩都有專人筆錄,後經大家評判,給出佼佼者,最後從優勝者之中再評出花魁。論文,天下皆以修文館為泰山北斗,去年請的是號稱我北魏賦聖的崔述,便是師出修文館荀夫子,今年也是由修文館的名仕坐鎮,乃是修文館雙璧趙寒山和孟洛川。”
說罷,滿座又是一片喧譁。
忽的由幾個紅衣女子引著兩人從裡院走出來,約莫都三十來歲。兩個都身著白衣,一個衣服上繡的是仙鶴,手拿一柄長劍,目光炯炯,氣宇軒昂;一個衣服上畫的是墨竹,手執一隻玉簫,眼神深邃,神采奕奕。兩人相繼坐在臺上中央。又陸續從後面走出幾個學究打扮的,分別坐在兩人身後兩側。
想當年南梁文宗遣親傳弟子宗秀入我北魏挑釁,想借此殺我北魏文壇銳氣,那宗秀入我北魏,憑藉一張能說會道之口一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在朝堂之上辱罵我朝修文之人如土雞爛狗,上至君王下到百官雖然疼心疾首卻也無顏面反駁。正在眾人掩面涕泣一籌莫展之際,趙寒山,孟洛川二人飛至大殿,舌戰宗秀一行人,論道三天三夜,宗秀不敵落於下風,這才解救了我北魏文壇危難。至此修文館雙璧之名傳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