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七十八章 國之干城李伯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八章 國之干城李伯紀 (2 / 4)

為了防止同軍南下,朝廷在原本下蔡、壽春兩縣駐有重兵。

再依託穎水、肥水、淮水、硤石山、八公山等複雜地形構築的防禦體系,就算依然沒法阻止同軍南下,至少也能夠有效遲滯敵人的行動。

李福作亂後,由潁州攻入壽春府,首先打下的是霍丘縣,隨後便是六安縣。

其人盡挑軟骨頭,就是特意避開了重兵駐守的下蔡和壽春兩縣。

但為了圍堵肆掠壽、廬、滁等各州府的亂兵,李綱前些日子只能拆東牆補西牆,不斷從這兩城中抽調兵馬,先解決了眼前的難關再說。

結果,等到同軍突然南下,下蔡守軍僅僅堅持了半個時辰,城池便宣告陷落。

同軍要打淮南,並不是臨時才做的決定。

早在幾個月前,大宋朝廷因李成不肯退兵,緊急調集大軍對其圍困,導致蘄、壽、潁、蔡等州府雞飛狗跳,也間接影響到了大同治下淮州、宿州等地的民生。

彼時,大同朝廷便向欲要以租賦換回開封府的大宋發出威脅:

淮南路至今兵亂未止,嚴重影響大同臨近州縣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趙宋朝廷若是沒能力保境安民就別浪費時間,大同可以替你們管。

大宋朝廷從同宋兩國數年交往中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一定要正視大同的正面警告,不然的話,後果會極其嚴重。

趙桓自然不敢勞同軍大駕為自己管好淮南,便只能接連下詔催促李綱穩定治下。

淮南的主要問題是李成居心叵測且不服調遣,其人卡住數路交界的要地黃州,一不小心就會禍亂半個天下,讓朝廷極度不放心。

但這個賊子異常狡猾,擁兵自重卻沒有公開作亂,朝廷要想逼迫其部退回光州確實不大容易,但只是穩住其人卻不是太亂。

而李綱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實不在李成的真實想法,而是朝廷軍隊本身。

封鎖李成的軍隊是來自各地的勤王兵馬,成分龐雜不說,駐地還非常分散,難於集中號令,靠這些人很難有效壓制人數雖少戰力卻不弱的李成部兵馬。

而李成也因為同宋兩國突然停戰讓朝廷騰出來手來,也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李綱與李成是麻桿打狼——兩頭怕。

雙方都擔心引來就在不遠處的大同軍隊干涉,都不敢真開打。

為了逼迫李成回師光州,李綱就只能反覆調動周邊軍隊威懾其人。

但大宋軍隊的軍紀本就相當差,朝廷的錢糧賞賜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下頻繁調動軍隊,滿肚子不爽的丘八們自然會將怨氣撒在地方上,軍地矛盾由此便不可避免。

李綱打了這麼久的仗,自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書呆子。

其人被急於求成的皇帝一再下詔催促,又擔心時間長了軍隊會失去控制,便只能殺人立威以圖整肅軍紀。

然後,就有了後面一系列的事情。

對守土有責的韓世忠來說,事情已經到了現在這一步,再想之前的問題已經沒有意義,如何阻止同軍繼續南下的步伐才是當務之急。

其人剛剛收編了兩萬亂軍,能夠掌控的軍隊數量急劇增加,可戰力卻是直線下降。

實際上,得知同軍攻陷下蔡後,壽春府安豐、霍丘等縣守軍皆望風而逃,就連預置在合寨鎮的蘇格部兵馬也在當晚出現了數十人的逃兵。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