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以往歷經九死一生砍下好多番人的腦袋才給個幾階無品級的武臣之職糊弄人,朝廷這次對韓世忠對獎賞和晉升非常實在。
大宋定武臣官階共五十三階,武功大夫位於第二十七階,正好處在高、低階武臣的分界線上。
再向上一步便可步入高階將領之流,這是砍多少番人腦袋都換不來的際遇。
而處於對敵第一線的淮南兩路宣撫使司副都統制之職,也可以為敢戰又能戰的韓世忠提供足夠的刷戰功機會,這個任命絕對誠意滿滿。
實際上,朝廷降給韓世忠的聖旨除了破格擢升其官階外,還有令其人就地整編招安的亂軍,以對抗亳、宿兩州同軍,並壓制不聽招呼的光州李成部。
其人出身普通農家,在沒有投靠將門和文官門下的情況下,以三十六歲之齡就爬到一路副都統制的高職,這在大宋開國以後是難以想象的。
只能說,韓世忠確實有戰陣殺敵的大本事,又敢於搏命換富貴,還有大運氣。
的確是運氣,衝鋒陷陣多年下來還能全須全尾,並能在關鍵的時間做對關鍵的事,都需要極大的運氣。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很多有能力的人終其一生都很平凡,並不是不努力,而是缺乏那麼一點“運氣”,始終得不到展示其能力的平臺和賞識其能力的“貴人”。
在韓世忠看來,自己過去的十多年裡升官的秘訣並不是提著腦袋衝鋒陷陣,反倒是西軍不斷被擊潰又一再恢復編制提供的空缺。
而這次的功勞能直達天聽,更是冥冥中自有天定。
其實,偶然中也有必然。
前段時間,大宋皇帝接連下旨,要求朝中內外舉薦文武官才堪為將帥者。
為此,趙桓甚至不惜拉上一群七十好幾的垂垂老者來做門面。
乃是因為大宋真的是人才凋零,太需要有膽有識能為朝廷分憂的豪傑之士了。
在禁軍接連戰敗一片愁雲慘淡的情況下,韓世忠這份功勞才更加顯眼。
潁州亂兵入淮兵的訊息報到京師後,首相吳敏雖然報喜藏憂盡力掩飾其規模,趙桓卻是既擔心亂兵坐大,更擔心引來同軍干涉,長期不得安眠。
李綱接連兩份捷報送至臨安後,趙桓初時還有些擔心其人謊報軍情,特意命兵部查過韓世忠以往的事蹟。
不查不知道,先登銀州城、生擒夏國駙馬兀哆、多番平定民亂、勇挫同軍等功績實在耀眼,襯托得朝廷之前剛任命的一干金吾衛上將軍黯然失色。
趙桓被迫登基大半年以來,深感沒有自己核心班底的苦惱。
用人必疑的大宋皇帝這次真的拿出了極大魄力,其人憑直覺認定這個韓世忠值得培養,是自己可以重用的臣子,乃不顧一些大臣的反對,決定破格擢升。
至於趙官家為何如此堅信自己的直覺,除了韓世忠從軍多年的事蹟確實很能滿足生於深宮的皇帝對忠臣猛將的幻想外,還有後者的名、字取得好,一聽就是正臣。
韓世忠當然不知道自己被天子超拔還能跟已經故去多年的劉法經略相公扯得上關係,就算知道,其人也很快就沒心思關心這些了。
因為,淮南路宣撫使司副都統制的官帽還沒有戴熱,就面臨將要丟掉的風險。
其人才接到朝廷的聖旨,還沒有率軍進入壽春府,駐守於淮南東路淮州的同軍王進便揮師南下,攻下來壽春府治所下蔡縣。
下蔡縣不僅是壽春府治所,還是大宋淮南西路對抗淮州同軍的一線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