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大夫則對應品階為正七品,不算太高。
但李孝忠之前還是武臣第五十一階的承節郎,直接一步提到第二十七階的武功大夫,也足以顯示天子對其人毫不掩飾的賞識了。
不過李統領的官帽子還沒有戴熱,就給弄丟了。
原因倒不是與其有矛盾的辛興宗告黑狀,而是李統領自己告他人的狀惹了禍。
李孝忠率軍“收復”張村鎮的時間是下午申時左右。
軍情緊急,其人決定繼續進軍,不出意外的話,大概要到天黑後進入臨安城下。
為安定臨安人心,防止守軍誤以為其部是同軍而發生不可測之事,李孝忠提前派出了快馬向朝廷彙報本部人馬的行進計劃,並請朝廷提前安排好本部紮營地點。
但等其人趕到臨安城下時,才發現朝廷雖然為其劃定了營地,卻在城池的正北面安排了左右兩營,距離護城河還不到十步。
孤城難守,說的就是外無必援之軍,城內守軍計程車氣就很容易崩壞。
援軍不一定要很多,重點要與城中人馬內外呼應,並能有效威脅敵軍。
因而,援軍通常會單獨安營紮寨,僅紮營位置的選擇就非常考驗為將者的能力。
而朝廷為勤王兵馬劃定的紮營地點簡直蠢透了。
營地靠城牆這麼近,完全起不到威脅敵軍的效果不說,大軍取水(臨安護城河是死水喝不得)、排汙和部隊展開行動等等,都非常不方便。
等到同軍攻城時,城牆上的守軍不僅不能為營中勤王兵馬提供有效支援,其遠端武器還有極大機率會誤傷營寨中的官兵,簡直就是腹背受敵。
而且,大營正對北方,此時雖然已經到了正月份,但北風還沒有停,大軍在此地立營,敵人很容易利用風向半夜放火襲營。
李孝忠狂傲歸狂傲,卻不是一根筋的?人。
其人也清楚自己是遠來的客軍,必須一切聽從朝廷安排,儘量別給自己惹麻煩。
但現在的情況是同軍隨時都可能攻過來,不尊重戰爭規律胡亂紮營就是自尋死路。
決定上萬勤王將士的生死,甚至大宋王朝國運的勝敗,都會因這個愚蠢的營地設定而註定。
這讓其人如何敢為了顧忌朝廷大佬的顏面就胡亂將就?
李孝忠當即請示朝廷自選營地,卻遭到了李綱斷然拒絕。
李右丞確實不知兵,但身為親征行營使,負有主持臨安保衛戰的重任,必須通盤考慮整個戰局,哪能隨便來個不入流的軍將就可以對他的決定指手畫腳?
其人當然知道讓勤王兵馬將大營紮在城下不妥,但現在的問題是沒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安排。
何灌當日選擇的紮營地點倒是城牆夠遠。
結果,被同軍強行扛著城上的炮火拔除。
那一戰給守軍留下了極重的心理陰影,也讓李右丞意識到戰爭的殘酷,其人如何敢讓這支勤王大軍又因為營地沒紮好而再次被同軍攻破?
正乾皇帝親自統帥的大軍即將趕來臨安,李綱卻已經沒有打贏這一戰的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