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459章 福王之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9章 福王之死 (2 / 3)

三千營之後,就是太子代天巡狩的大纛,大纛下,全身披掛的武襄左衛騎著高頭大馬,緩緩而來,再然後,在貼身錦衣衛的重重護衛中,一個銀盔銀甲、臉蛋還有些稚嫩的少年在煙塵裡出現。身邊有一個捧著浮塵的緋袍太監。

太子到了!

傳言是真的,太子果然是不坐轎,而是喜歡騎馬。

早已經恭候多時的河南巡撫高名衡帶著左右布政使,按察使,藩司、按司、都司、兵備道,學道,開封城中的文武官員,急急迎了上去。除了他們,還有老尚侯恂和一位周王府的代表,王府長史跟隨在高名衡的身邊。

侯恂在中牟縣處置降兵和流賊,大體上都已經安排完畢,接下來就是移交給河南巡撫衙門,今日他到開封,一來是移交,二來是迎接太子。

“籲~~”

朱慈烺勒住戰馬。

“臣河南巡撫高名衡……叩見殿下。”

河南官員,紅袍的,藍袍的,包括穿著布衣的侯恂都在馬前跪下一片。

朱慈烺在馬上雙手虛扶,田守信一甩浮塵,叫一聲“起!”於是參見禮成,開封眾文武紛紛起身。朱慈烺翻身下馬,親手將高名衡和侯恂攙扶了起來,歷史上,高名衡和陳永福兩人堅守開封,令李自成三次頓足,雖然在最後一次堅守中有所失誤,沒有趁李自成撤退之時進行追擊,也沒有在李自成和官軍對峙之時,從後面騷擾李自成,以至於李自成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對付左良玉和楊文嶽的大軍。但總體來說,高名衡這個河南巡撫是相當稱職的,若非有他,開封絕難堅守這麼長的時間。

高名衡,字仲平,山東沂州(今臨沂)人,崇禎四年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守衛開封城有功,受朝廷嘉獎。開封失守後,崇禎帝憐其功,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只罷官令他回家修養。崇禎十五年末,建虜入塞,從京畿一路搶到山東,破沂州,高名衡與妻張氏一起自殺殉節。

高名衡是忠臣,對這樣的人,朱慈烺從心底裡都湧動著尊敬。

面容清瘦,個子不高,三縷黑密的長髯,眼神微有疲憊,聲音微微沙啞,高名衡相貌普通,和朱慈烺想象中差不多。扶起高名衡,一番溫言撫慰,令高名衡感受到皇太子對他的器重和欣賞之心。

這一連竄的動作和話語,朱慈烺漸漸駕輕就熟,不管是面對忠臣還是貳臣,他都真誠以對,希望對方能在天下危難,大明朝風雨飄揚之際,為國家,為朝廷貢獻更多的力量和忠心。

高名衡感激涕零,沒想到太子殿下居然如此親和。尤其是聽到太子殿下帶來了一萬石軍糧,用以賑濟城中百姓時,他激動的情緒更是無法抑制。

除了高名衡,朱慈烺又特別留意了一下開封推官黃澍。

推官只是七品小吏,但黃澍卻是南明史的名人,品級不高,卻曾經當庭掌摑南明首輔馬士英,其後又鼓動左良玉清君側,失敗後勸說左良玉之子左夢庚降清,令左營三十萬大軍一夜易幟,可說是一人就捲起了千堆雪,令南明朝堂不得安寧。但在此時此刻,在兩次開封之戰中,黃澍卻是表現卓絕,矢石交加之下,他始終站在防守的第一線,大呼殺敵,極大的鼓舞了開封軍民計程車氣,尤其是“懸樓”的發明,他更是功不可沒。前世史之時,朱慈烺非常疑惑,這樣一個人,前後變化為何如此之大呢?

今日總算見到真人了。

方臉,長髯,眼神炯炯有神,正氣凜然,額頭上還纏著紗布,用官帽壓著,原來在守城激戰中,他額頭被闖軍箭矢劃傷,幸虧不是直接命中,不然他肯定就一命嗚呼了。此時見到太子,黃澍肅然行禮,不論從哪個方面看,他都應該是忠臣烈子。

但可惜,真實的歷史上並不是這樣。

黃澍翻臉跟翻似的。

相反,被他痛罵為大奸臣的馬士英卻是始終忠於大明,雖然擔任南明首輔之時,做了很多狗屁倒灶的事,安插親信,撤換忠良,打擊政敵,沉溺於權鬥,對恢復江北國土毫無興趣,以至於白白錯過了建虜和李自成激戰,順勢收復山東的好時機,令南明失去了最後一絲可能劃江而治的機會。但馬士英的晚節卻是保住了。

所以呀,人性是複雜的,忠臣奸臣未必就不能轉換。有時往往就是一念之間。

“這個黃澍嘴皮子太厲害,太能攪事,擔任推官、知府之類的文官沒問題,但絕不能讓他到軍中任監軍。”朱慈烺心想。

歷史上,黃澍就是因為到左良玉軍中做監軍,漸漸和左良玉走到一塊,最後膨脹到不可自拔。

“或許……可以讓他到江南查稅?”朱慈烺心中一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