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這樣一座重城,大約需要多少銀子?”朱慈烺問。
見朱慈烺有興趣,吳牲興致更高:“王部堂當年做過預算,大約需要三十萬兩銀子。”
朱慈烺點點頭,三十萬兩銀子對天啟朝來說,並不算什麼,但對現在的崇禎朝來說,卻是一個巨資,雖然朱慈烺現在手握二十萬兩銀子,但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修建山海關的重城並不是當務之急。更何況,吳牲還不是遼東督師,兩人這一番談論也還沒有被朝臣和崇禎所接受呢。
“棄守寧遠,在山海關修建重城,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不知道朝中重臣有誰是和先生一樣的想法?”朱慈烺問。
吳甡搖頭嘆息:“連蔣中葆都不贊成,何況他人?”
蔣中葆就是蔣德璟。
在吳牲看來,蔣德璟是朝臣之中除他之外最有見識的人了,連蔣德璟都不贊同,其他人連想都不要想了。
“各地督撫也沒有麼?”朱慈烺問。
吳牲眼睛一亮:“天津巡撫馮元彪或和臣一樣的想法。”
朱慈烺心中有數,原本他想要用吳牲替代範志完,現在卻改變了主意,吳甡是大才,放在遼東一地有點大材小用,還是應該留在朝堂上繼續出謀劃策才對。
而天津巡撫馮元彪應該也是一個明智之人,崇禎17年李自成破大同,進軍居庸關之時,正是天津巡撫馮元彪“具密疏”請崇禎乘海船南下,並遣其子率一千精兵到通州“迎駕”,雖然事未果,但馮元彪的眼光看來是不錯的,用馮元彪替換範志完應該是一個上佳的選擇。
遼東之事有了主意,朱慈烺換一個話題:“對長城沿線的防務,先生怎麼看?”
吳甡卻不放過,拱手道:“關於寧遠,殿下又是什麼看法,臣還沒有聽聞呢。”
吳牲真是有點倔,換其他人,肯定不敢直接問朱慈烺。
朱慈烺淡淡道:“此事關係重大,我還得再想想。另外,錦州尚在堅守,此時談論寧遠,好像早了一點。”
“殿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雖然短時期之內,建虜尚沒有餘力攻擊寧遠,可一旦錦州失守,建虜穩固住錦州防線之後,從杏山塔山,一直都到寧遠,都將成為建虜的攻擊目標,因此,朝廷必須早做打算,不然等到建虜兵臨寧遠城下,再想撤退可就來不及了。”吳甡臉色凝重。
在吳甡看來,杏山塔山都是小地方,失了就失了,但寧遠戰略位置重要,是遼東巡撫衙門所在地,城中居民數萬,是大明不得不救的地方,一旦被圍,朝廷必然兩難。
朱慈烺笑一下,還是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不瞞殿下,臣已經想好了,只等錦州失守的訊息傳來,臣就上書皇上,從寧遠撤兵,嚴守山海關!”吳甡一咬牙,將藏在心底的秘密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