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簡直是不能想象。
你們說他們真的能放下這一塊兒利益嗎?”
“哼,他們自然是放不下這一點兒的,那些宗親若不是這幾年皇上一直對他們進行壓制,他們知道皇上根本就不可能支援他們,今年這些人恐怕早就跳出來反對。
就算那些勳貴今年明面上如此安靜不也是因為這個?
不得不說,吾皇聖明啊!
自古以來又有幾個皇帝如此對待宗親?”。作為都察院的老大他的資訊還是頗為靈敏的。
“吾皇的確聖明,這幾年穩紮穩打,各地至少明面上沒有什麼反對,頂多也就是敢磨洋工罷了,沒有幾個明目張膽反對的。
尤其是這朝堂之上,我等朝堂重臣之中幾乎沒有反對變法的,首輔他們也不過是希望皇上的變法再穩一點兒、慢一點兒,這才能穩步推進啊。”,周應秋心中頗為感嘆。
說實話,這一點兒是他最佩服皇帝,皇帝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自己這些人支援他的變法,這才能讓近幾年的變法穩步推進,雖然這些變法大都是表面上的。
但是不得不讓人承認的是,現在大明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這不,皇帝直接廢除口賦,馬上又要給天下官員增加俸祿,還要大規模修改法律。
在這個時候,在場六人都不由得想起了中國歷史上的數十次變法,從商鞅變法到張居正變法,和這次大明的變法進行了對比。
眾人心中都有一個念頭,或許自古以來變法能否成功恐怕都要看皇帝的想法與能力了,只要皇帝足夠堅定且有足夠的權力,就必然會有臣子參與到皇帝的想法中,到時候不管變法是好是壞,變法總會是成功的。
想到這一點兒的眾人不由得有些沉默,大廳中良久無言。
“諸位,現在看來隨著口賦的廢除,明面皇上恐怕就要進行更深層次的變法了,我等可要做好準備了。”
“周大人放心,現在容易變法的地方都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硬骨頭了。”
此時眾人的表情皆是極為堅毅。
他們都明白,這個時候他們和皇帝的變法事業完全綁在一起了,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
眾人沉默一會兒,稅部尚書李若星突然開口,打破了大廳中的沉默。
“諸位同僚,我等皆知,現在大明的支出遠遠大於收入,尤其是接下來廢除口賦,增加俸祿後就更是如此,即便是現在有一萬萬兩也僅僅是無根之源罷了。
本官這裡有一個想法,有很大的可能緩解這個問題,希望諸位同僚能提提意見。”
眾人聽到這話,心中皆是一驚,連忙看向李若星。
李若星緩緩的開口,很快眾人皆是眼前一亮,大廳中響起了愉快的交談、爭論聲。
………
而在另一邊,大明內閣首輔的府邸中,同樣有一批人在此議事,只是這裡大家的表情明顯沒有那麼開心了。
這裡以內閣首輔黃立極為首,還有內閣大學士顧允厚、吏部尚書王永光、兵部尚書李邦華、刑部尚書鄭三俊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