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盯著這一幕的也絕不僅僅是勳貴,很多文官都在觀察著這一幕,說實話,現在朝中和商人關係密切的官員數量真不多,大多數官員的家族還是古典的耕讀世家,或許也會做一些小買賣,但是遠遠無法和那些大的商業家族相提並論。
因此大多數的文官對於所謂的市舶司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只要不動我家的田,一切都好說。更何況現在開海就意味著以後獲得大量的土地更加容易,他們沒有理由不支援。
當然若是五年前東林黨佔據朝中各個主要位置時,這個時候絕對不會是簡簡單單的數十人了,絕對就是一場軒然大波。
………
另一邊,快步走回稅部衙門的李若星一點兒都沒有耽擱,直接將張貼布告的任務吩咐下去,不僅僅是在京城,甚至是大明其他地方,大量早已經印刷完畢的佈告被人帶著離開了京城,奔赴大明各地。
不到半個時辰,大明京城十數處佈告的張貼地點已經是人擠人,爭相看著佈告上面的文字。
很快佈告上的內容就在京城傳開了。
大明京城的百姓們卻是十分淡定,有不少人直接在大街上說:“我以為又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了,誰知道竟然是這種小事,開海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個情況傳到朱由檢耳中時,朱由檢都有些驚愕,不過想了想也沒錯,短時間內這開海和京城百姓真的沒有什麼關係。
可以盤踞在京城的那些士子、國子監讀書人卻是不幹了,他們也是對這稅率不太滿意,不過這個時候崇禎三年的“小科舉”剛剛結束,京城的讀書人數量太少,掀不起什麼風浪。
尤其是接下來數日之內,朝中有數十名官員被自各種各樣的理由發配的河套和漠南兩布政使司為官。
這一些原本大量還處於觀望狀態的官員頓時明白了皇帝的態度,皇上還是這個皇上,態度一點兒都沒有變化,還是這麼強硬,一下子就是數十名官員離京,名義上是升職或者平調,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貶官。
這件事一發生,朝廷就安靜了不少。
隨著時間的流逝,沿海的百姓、商人也都收到了這個訊息,尤其是在七月十五,這一期的邸報正式發售,整個大明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頓時在沿海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是有點兒興奮的,朝廷現在明令允許他們去捕魚了,雖然之前明面上朝廷的海禁政策並沒有禁止他們的捕魚活動,禁的是商人們。但是在隆慶前越來越嚴厲的海禁也讓他們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即便是隆慶後,出海捕魚幾乎沒有受到什麼阻礙,但是本著小心謹慎的態度,他們還是小心翼翼的行事,用小船去捕魚。
現在朝廷明令允許捕魚,那麼他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行事了,可以建造更大規模的海船,可以去遠洋去捕獲更多的魚,今後的生活必然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