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宋、明、清朝廷開始遠離鄉村,遠離佔據這個時代九成人口以上的廣大鄉村,最低一級的官府僅僅深入到縣城,這就是到大名鼎鼎的皇權不下縣。
而鄉村落到了誰的手裡?
就是所謂計程車紳家族。
這些家族中某一代的某一人透過科舉考中了秀才以上的功名,之後這一家族就一發不可收拾,這一家所在鄉村的大部分土地用不了太長的時間就會落到他們的手中。
長此以往,幾百年過去,也就成了現在的這副模樣。
尤其是南方,當初忽必烈平定南宋之時,對南宋的地主階級絲毫沒有動手,甚至在元朝的九十餘年的時間中,元朝統治者還刻意縱容這些地主們侵吞土地,畢竟元朝的統治者還需要這些人幫助他們維持統治。
於是也就是在元朝形成了中國五千年來規模最為龐大的流民。
元末亂世對於這些人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但是仍未傷筋動骨,更何況朱元璋沒有剝脫他們的土地,承認了他們原本所擁有的土地。
之後在大明他們更是如魚得水,勢力越來越大,所佔領的土地運來越多,手中掌握的人口越來越多。再加上這些人只想著搶奪他人的成熟的土地,從來沒有想過去開墾土地。
也是開墾土地畢竟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那裡有直接拿別人的土地輕鬆。而秦漢之時地方之上開墾土地的規模是極大的,而不是現在,大明這兩百年來新開墾的土地並不多,士紳們不願意投入,普通百姓沒有耕牛、銀錢去開墾。
也正是因為如此,兩百餘年的大明的耕地數目增加的並不多,畢竟大明的土地數目統計還是差距不大的,說打底還是因為所謂計程車紳階級沒有動力去開墾土地,只想著搶奪自己家鄉或同縣城、同府、同省百姓們所擁有的熟地。
長此以往,朝廷所能夠掌握的土地數量自然也就越來越少。
再加上大明的皇帝們自己作死,將原本已經掌握的土地大多數都分封給眾親王,一個親王上百萬畝的土地,於是宗藩又拿走了眾多的土地。那些勳貴們也是如此,大量的搶奪土地,如此一來剩下的小半土地這些人又拿走一部分。
剩下的也就是自耕農和皇帝所擁有的了,這之中,自耕農自然佔據的大部分。最後朝廷,或者說皇上掌控的皇莊又能夠剩下多少呢?
於是,現在也就成了這個局面,大明朝廷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口都不清楚,至於耕地數目,這個差距倒是還不算太大,畢竟這些東西都是死的,當年張居正強行清丈土地倒是增加了不少耕地。
弄清楚這一點的朱由檢感到深深地無力,這是數百年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相互影響而行成的龐大利益集團,根本不是小打小鬧能夠摧毀的。
簡直就是一團亂麻,他根本就不知道到底要從那裡下手,而且他還沒有人可以商量,只能自己慢慢來想辦法。
他只能將這個事情深深的藏在心裡,慢慢的查閱資料,慢慢的思考,從歷史中汲取經驗。
先從容易改變的地方作起,一切都要慢慢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實在是讓他很疲憊。
這個時候他又想到在周皇后肚子中的孩子,他彷彿又充滿了活力。哪怕僅僅是為了朕的孩子,朕也要和你們好好鬥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