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事業群,由梁儒波負責,核心三大產品,就是微博、今日頭條和校內網。
企業發展事業群,由季子安負責,旗下有中臺事業部、國際部、投資部、企劃部、大市場部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是中臺部。
中臺部可太閃耀了。
因為這個部門掌握著紫微星最核心的資源,其他的四大BU,需要一些演算法、工程或者商業化的產品方案等等,都要從中臺部來索要。
這就讓中臺事業部成了「大權獨攬」的部門。
一箇中臺部的M3中層,就能回絕其他一個大BU的M6級的副總裁,就說自己最近正在忙著跟別的事業部合作,你且先等著吧!
這在效率上就會大打折扣。
也會導致中臺事業部裡的「小人」,利用公司賦予的權力耀武揚威,其他部門的人為了儘可能快地拿到相應資源,就會進行一定的賄賂,請他吃個飯,送個小禮物什麼的;而這個部門裡的有遠大抱負的人,都因為缺乏晉升空間而紛紛選擇離開。
時間長了,就會導致這個部門裡只剩下一堆蝦兵蟹將。
尤其這半個月,
中臺事業部連續有16位中高層的管理層都離開了,剩下的都是些什麼?這簡直就是逆淘汰!
張一明這也是忍無可忍了,必須到了動刀子的時候,「中臺的存在很有意義,但是不能以現在這種模式存在了,這已經引起了四個BU的集體不滿。我的意見,是取消中臺事業部,降為M4的部門,隸屬於技術部之下,主要就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演算法中臺,一個是工程中臺。」
郭鵬飛笑著說:「職能降低了,工作任務也減少,只做一些偏技術類的工種。把中臺迴歸到純技術路線,不再涉及增長駭客和商業化的中臺服務。這樣一來,在中臺工作的員工,晉升之路就又可以重新地開啟了,可以在技術路線上一路晉升上去。」
張一明道:「這樣一來,工作就會輕鬆很多,也不需要能力太強的人來領導,只是按照要求做一些純技術類的工作。這樣一來,就算遭到了同行們的挖牆腳,也不會流失什麼高階管理人才了。沒有高階管理人才,只是技術向的工程師,就算被同行們挖過去了,靠著這些做技術的工程師,也不可能為他們搭建出優秀的中臺架構。」
郭鵬飛道:「對,這樣一來,既可以開啟中臺的晉升空間,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同行來搶人。」
周不器點了點頭,卻也有些遲疑,「如果是這樣,降級後的中臺,會不會太單薄了?這樣的小部門,能支撐起來整個大集團?」
張一明笑著說:「所以要分權。」
「嗯?」
「除了隸屬於技術部的中臺之外,各大BU,都有自己的中臺。」
「多中臺制?」
周不器這才明白他的這一整個調整中臺架構的思路。
郭鵬飛道:「就說我的微信事業群,很多需求都是個性化的。而過去從中臺事業部拿到的東西,都是通用性的。同樣是資訊流演算法,微博和今日頭條的不會一樣,朋友網和校內網的也不會一樣。而中臺事業部給出的是通用的資訊流演算法。這就需要各大BU把通用演算法拿回來之後,由BU內的中臺進行適當的調整,做出符合自身BU需求的演算法。」
張一明道:「所以,我們要改變‘大中臺,小前臺"的結構,要把大中臺進一步的拆分。拆成服務於集團的大中局,以及服務BU的小中局。」
郭鵬飛接著補充說:「任何一個事業群有需求了,可以先從技術部下的大中局提出要求,把資源拿回來之後,在事業群內部的小中局做調整。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地節省效率,也可以減少很多不同的部門之間的扯皮。」
過去,一個業務去中臺事業部要演算法,中臺這邊就可能會進行推諉……就算不推諉,工作上也不會太上心。
反正前臺的業務好不好、快不快
,跟他們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