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傳統營銷手段,也能夠獲取到外界的關注,也就是網際網路領域裡常說的流量。可是,獲取了流量之後,怎麼把這些流量轉化為使用者?怎麼去啟用他們註冊?
註冊了之後,怎麼讓使用者不會看一眼就解除安裝了?
怎麼才能把使用者給存留下來?
存留下來了之後,怎麼依靠他們變現?怎麼藉助他們的手段,幫助產品的傳播和推薦而產生裂變效果?
鄭曉麗依靠著周不器的碎片流量思維,的確為雅虎App找來了許許多多的流量,這要比傳統營銷思維更有效、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有了流量之後,接下來怎麼辦?
怎麼啟用,怎麼存留,怎麼跟進商業模式,怎麼依靠使用者自發的病毒傳播……這就需要應用上增長駭客的諸多手段了。
這是美國人提出的一個概念,巧就巧在「駭客」這個詞,因為相比於傳統的市場營銷手段,增長駭客的許多手段,都有點灰色地帶,都有點擦邊球,都是用技術手段來算計人心、操控使用者,甚至都在技術演算法上有上癮的機制,一旦使用上了就欲罷不能。
柳晴道:「增長駭客不就是利用技術和市場的結合嘛,這根本不是什麼新鮮概念,咱們老闆剛創業的時候,校內網、朋友網、微點防毒什麼的就用過了。」
鄭曉麗輕輕頷首,「嗯,我看過公司的發展日誌……不過,新的這個增
長駭客的概念,會更新更復雜一些,嗯,更銳利。」
「比如呢?」
「嗯……就比如我看檔案裡寫過,咱們老闆在做校內網的時候,說是要做一款讓大學生都滿意的服務平臺。這就很傳統了,目標性太弱。滿意是什麼意思?缺乏指標。用增長駭客的概念來說這件事,是我要讓大學生對校內網的滿意度提升1%或者提升10%。所有的指標在資料面前都可以量化。」
柳晴不是做產品的,也有些似懂非懂,問道:「由資料增長推動的產品增長。」
鄭曉麗笑道:「對,是這個意思。傳統的概念,是用好的產品來推動資料增長。可是,好的產品不一定有好的資料。擁有好的資料的產品,就一定是大眾喜歡的好產品。要有一個整體上的資料觀,由資料來推動產品決策和市場決策。嗯……這個思路我之前跟老闆簡單的提過一些。這會弱化矽谷這邊傳統的設計師類的產品經理,而是轉為資料分析類的產品經理,當時他支援了我的觀點,雅虎App就是以這樣的思路開發出來的。」
「真棒。」
柳晴聽懂了,讚不絕口。
就像《三體》和《紅樓夢》。
從藝術價值上來看,當然是《紅樓夢》,這是由文學大師寫出來的傳世經典。可是,哪本書的資料好?當然是《三體》。
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看,一定是開發大眾型的產品。
也就是資料好的產品。
雅虎App之所以能迅速地脫穎而出,而且遠遠地甩開了類似谷歌新聞、Facebook新聞、SN資訊、福克斯新聞等等同類競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那些產品設計都比較傳統,都是請設計師來當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