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創業團隊就會聽調不聽宣。
時間長了,矛盾就會激化。
就比如當初谷歌收購YouTube,被世人所讚歎……可兼併購的背後,卻是血淋淋的,谷歌要把YouTube併入到自家的體系裡,後來就陸陸續續地把YouTube的創業團隊幾乎全部都給開除了。
雅虎也是。
紫微星國際收購雅虎之後,周不器想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手起刀落,把幾個手裡掌握著雅虎執行權力的副總裁給開除。
大公司有這樣的擔心。
創業公司當然也有,他們也不願意被開除,不願意看著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被別人給奪走。
這就導致大公司在收購創業公司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阻礙,創業公司不願意賣。
一方面是覺得公司未來還有巨大的成長潛力,現在賣了,就太虧了;一方面,是覺得把公司賣掉之後,自己很容易遭到卸磨殺驢的悲慘下場。
尤其是遊戲行業。
EA已經發生過太多次類似的事情了。
現在暢遊想收購Supercell,他們的團隊就會有這樣的擔心,這就會大大地增加收購難度。想要達成協議,就要經過千辛萬苦地談判,威逼利誘全都上才行。
這不是個例。
暢遊今後還會陸陸續續地收購更多的手遊創業公司。
要是都採用這樣的流程,那就太麻煩了。
如果能採用一種新的兼併購策略,保住對方的未來潛在收益,同時降低當下的經營風險;保住未來對公司的決策權和獨立運營權,同時獲得對方大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和技術優勢。
這合作起來就如魚得水。
就順理成章了。
運作起來就容易太多了。
唐·馬特里克把周大老闆和張二老闆都邀請過來,想說的就是這件事,想要徹底改變暢遊接下來的兼併購思路,“兼併購的目的,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是透過收購,來完成行業的壟斷,從而加強行業的影響力……說白了,就是為了獲得權力。第二,是透過收購尋找更多的利潤增長點,是為了獲得收益。”
周不器很認同,“沒錯,一個是權力,一個是資本。”
馬特里克道:“暢遊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遊戲公司了,在完成了對taketwo的收購後,公司的根基已經非常紮實。我們在遊戲行業裡已經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權威性,我們的行業權力已經足夠了。”
張朝洋就很謹慎,“這樣就行了,權力再大一點,搞不好壟斷大棒就砸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