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鑑望著李松,淡淡的笑道:“閣下既為天王特使,卻出此大逆不道之言,不怕孤將你就地正法嗎?”
李松哈哈大笑,當即把脖子伸了起來,對著石鑑道:“與其回到襄國,枉死在晉軍手中,不若死在殿下手中,還請殿下動手吧。”
石鑑愣了一下,也哈哈大笑,當即扶起了李松:“此真乃天賜你於孤也。”
接下來,大堂之內的氣氛已經截然不同。
只聽得絲竹聲聲悅耳,又有歌姬舞姬載歌載舞,案几上也是擺滿了各種珍饈,席間一片歡聲笑語。
石鑑與李松兩人,一邊觥籌交錯,一邊詳細的密談這後續的大好藍圖。
按照李松的意見,襄國兵敗只是遲早的事情,不會超過三個月的時間,索性直接不出兵,就此拖著。
一旦襄國兵敗,按照司馬珂的一貫作風,襄國之內的羯人必當全部被斬,石虎和諸子自然也難逃一死。則石鑑就立即登基稱帝,建都薊城。
司馬珂一向是打下一地,治理好之後,再打其他地盤。在李松看來,司馬珂吃下了河北,三年之內不會動兵戈。三年之後,要動的地方,也不是幽州這個苦寒之地,而應該是富庶的關中之地。打下了關中之後,又要治理幾年,如此幽州藉機發展幾年,便可與晉軍抗衡。
更何況,隨著司馬珂的權勢越來越大,按照漢人朝廷的一貫作風,接下來必然又是一場大內鬥,司馬珂能否在朝堂之上贏得上風還未知。當年的祖逖不就是收復了河南之地,最終輸在了朝堂之爭,乖乖的退回江南。就算司馬珂贏了,也要將重點放在了江南,未必會發狠進攻幽州。
聽得李松這麼一番分析,石鑑更是喜上眉梢,當即允諾一旦登基稱帝,便拜李松為丞相,冉閔為大將軍,兩人一文一武,共同輔佐朝政。
兩人商議完畢,只覺前途一片光明,喝了個一醉方休。
隨後,石鑑擔心冉閔得到訊息,一根筋的要回師救襄國,又傳書給冉閔,說是接到密報,近期慕容燕國準備大興兵戈,意欲進攻幽州,還請其務必好生把守幽州之地,謹慎行事。
…………
然而,石鑑的話,其實並沒錯。慕容燕國,真的在策劃大行動。
司馬珂渡河北伐,分兩路進攻河北,慕容燕國豈能沒有想法。
龍城,王宮。
慕容皝於是召集了重臣悅綰、慕輿根,還有慕容家的子弟慕容評、慕容彪、慕容儁、慕容恪和慕容霸等人,商議國策。
慕容儁的意見,趁著羯趙與司馬珂在激戰,全力攻打幽州,擊殺冉閔,然後以幽州為根據地,進攻中原。而慕容霸等人的意見,則是趁著冬天渤海結冰之際,趁虛而入,攻擊青州之地。
最終,慕容皝還是採納了慕容儁的意見。因為慕容皝年事已高,又多年征戰落下病根,身體一年不如一年,開始要培養儲君慕容儁,為其樹立威望,避免將來諸將和大臣不服慕容儁,從而引發燕國大亂。
一旁的慕容恪,知道父親的意思,雖然他不覺得慕容儁會是冉閔的對手,也不便再多話,也支援了慕容儁的意見。
甚至,他已經訓練成熟的重甲鐵騎,也沒提出來參戰。因為他知道,慕容儁需要幾場大勝來奠定自己的聲望,擊敗冉閔,很顯然是最適合提升他的聲望的。
於是,在這年秋天,正是草肥馬壯的時期,慕容皝以儲君慕容儁為大都督,率領三萬鐵騎,滾滾南下,直奔長城而來。
………………
遼西,盧龍塞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