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的裝備和兵源素質,想走特種精銳戰兵路線不太現實,司馬珂準備的這兩種陣型,算是最為適宜的。想要擺劉裕那種能夠對付胡人鐵騎的卻月陣在江南的地形不適合,裝備也不支援,老戚的鴛鴦陣各組各自為政,只適合打散亂的倭寇,並不適合陣戰。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單兵訓練和陣型配合,提升戰鬥素質。
司馬珂給卞誕列了一份訓練清單。
所有士卒的通用訓練專案:力量訓練,每天舉石鎖兩百次,一力降十會,沒有力量其他都是空的;體能訓練,每日負重百斤(摺合現在四十四斤),行走五公里。
其他針對各自兵種特點,單獨的訓練專案如下。
朴刀兵:三刀半刀法,每天訓練一個時辰。
弓兵、弩兵:每日拉弓和弩百次,畢竟大規模陣戰,只要方向對了,開弓和開弩的速度夠快就行,不需要精確瞄準。
刀盾兵:陣列防禦訓練,每天訓練列陣和推擋一個時辰。所謂推擋,即分成兩組,互相使用盾牌推擠對方,以增加防禦敵軍衝擊的能力。
長矛兵:每天持矛擊刺五百次,以確保擊刺動作的快準狠。
器械兵:器械實操訓練一個時辰。
這一套訓練體系下來,整個天策軍便是吃飯、訓練、睡覺三件事,相比起王室六軍的吃飯、睡覺、聚賭,整個軍營的氣氛有云泥之別。
行走在雞籠山附近,到處可見負重行軍的天策軍繞山而行,而樂遊苑之內,更是號令聲和吆喝聲不斷,使得原本寂靜的雞籠山腳下,變得十分熱鬧起來。
司馬珂照例每天進宮到小皇帝司馬衍那裡報個到,順便詢問司馬無忌關於羽林郎的狀況,又讓沈勁陪同觀看一陣虎賁營的值守和訓練狀況之後,再到南苑視察了一圈羽林騎的狀況,便守在了樂遊苑。
他要把這隻萬餘人的兵馬變成一隻精兵,成為建康城的定海神針,而不是一隻混吃等死浪費糧食的烏合之眾。
……
天策軍大營。
“天子策我,征戰四方;其用維王,其命維徵;刀山敢前,火海不退;每戰必先,死不旋踵。”
響亮的口號聲,此起彼伏,熱鬧異常。
司馬珂在督護卞誕、軍司馬紀敏、長史荀蕤及主簿李顏的陪同下,正在觀看眾將士訓練。
長史荀蕤,年僅二十二歲,相貌堂堂,穩重而嚴謹,與荀羨頑皮機靈的性格完全不同。荀家和司馬珂同被小天子看重,荀羨拜司馬珂為師,荀蕤被司馬珂舉薦遷為天策軍長史,再加上荀氏又有數名家族才俊在司馬珂麾下為羽林郎,故此荀家隱隱已與司馬珂捆綁在一起,荀蕤自是對司馬珂極其尊敬。
荀蕤的行事風格與卞誕相似,做事細緻,考慮周全,而且有條不紊,成為卞誕的一大臂助,天策軍不過一個多月時間便已在樂遊苑安居下來,荀蕤功不可沒。
至於軍司馬紀敏,心中早就把司馬珂當做自己的準妹婿,自然做事自是盡心盡力。
主簿李顏,初來晉廷,無依無靠,唯一的靠山便是司馬珂,行事更是積極勤快,以博取司馬珂之歡心。其長期以來侍奉石趙太子石邃,在內政方面還是頗有經驗,對卞誕的幫助也不少。
四人陪同著司馬珂,一路觀看著將士的訓練。司馬珂時不時的下馬指點一番眾將士的訓練,偶爾也即興表演一下,比如在舉石鎖的訓練將士面前,拿石鎖拋拋接接搞一會雜耍;在練三刀半的刀法計程車兵面前表演將木棍劈成十截的刀法;在練習弓弩的將士面前表演將三張一石弓並在一起拉成滿月,無非是給大家助個興,激勵一下士氣。
遇到訓練中受傷的,亦安撫和慰問一番。在路上看到成群結隊的將士們在負重行軍,司馬珂便會大聲吆喝著為其鼓勁。偶爾也會將正在訓練的將士們集結在一起,講講訓練的重要性,給其打打雞血。
繁重的訓練終究是枯燥而無味的,他以天策軍大統領的身份,前來指點、慰問和激勵,有助於將士們解壓和增添士氣。
接連這般十數日下來,眾將士雖然每天要應付繁重的訓練,甚為疲累,但是每當看到司馬珂過來時,便又似乎全身充滿了力量和激情。
…………
下週五上架,敬請關注,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