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和質量不能簡單的劃上等號,這是我們的生活常識告訴我們的。一千克汽油,一千克饅頭能起到什麼作用,我們都心中有數。而一千克磚頭是不會產生任何能量的。既然我們知道一千克磚頭產生不會產生任何能量,為什麼相信能量可以和質量劃上等號呢?世界上能產生能量的物質本來就不多,人類通常使用的也就是石油、煤、天然氣這三鍾。能產生巨大能量的物質更是少得可憐。我們已經知道世界上大多數物質都不能產生能量,知道常用的三種能源產生的能量有限。我們也知道能產生巨大能量的物質只有少的可憐的幾種,為什麼還會愚蠢的相信能量可以簡單的和質量劃上等號呢?
“假如你活到一千歲,你就超出人類平均壽命十倍以上了。”這就話有錯嗎?這句話完全沒錯。這句話反智嗎?從表面看,這句話也不反智。但實際上這句話就是反智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完全違反了人類的常識。E=MC*C就是這樣一個反智的東西。
物理反映的是物質的普遍規律,而非物質的特殊規律。E=MC*C並不是物質的普遍規律,又怎麼能堂而皇之的當成物理公式呢?又怎麼能大大咧咧的寫進教科書呢?再加上光速本來就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E=MC*C更像是娛樂而不是科學。完全沒有了科學的嚴肅性和完整性,是極不科學的科學。
先說一個現實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你代了一塊勞力士手錶乘飛機去旅行,飛機起飛後,你的表碰巧壞了。雖然你的表壞了,不走了,但時間不會停下來。因為你的表雖然壞了,但地球還在自轉,月球還在繞著地球轉。月球和地球還在繞著太陽旋轉。你的表壞了,停在某一時刻。但時間不會停在那一時刻,也不會隨著你的壞錶停下來。時間還在向前走。你想知道時間,只要問一下其它有表的乘客就行了。如果碰巧所有乘客的表都壞了,那也不要緊。等飛機降落以後,你進機場到達廳,看一下牆上的掛鐘,就知道時間了。
把“鐘慢效應”是否正確放在一邊,假定“鐘慢效應”是存在的。你乘近光速飛船去做一次10天的星際旅行。飛船起飛後,你飛船上的鐘因為“鐘慢效應”而不走了。但就和你在飛機上手錶壞了,時間還是向前走一樣。雖然你的鐘停了,但時間還在走。“鐘慢效應”讓你的鐘停了,等效於你在飛機上手錶壞了。你的鐘停了,但你的飛船還是飛行了10天。等到10天后你到達目的地,走下飛船後問問地面人員,你就知道當時的時間了。
如果你一定想知道在飛船上的時間,那你就在飛船裡放個一秒一次的節拍器。3600次響鐘一下。響鐘一次,你就在紙上畫上一道,然後根據正字來記算時間。10天后到達目的地,再和地面對錶。
在接近光速的飛船裡,時鐘不但不會停下來,反而會走得更好。因為此時的鐘雖然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但對於飛船來說,它是靜止的。相對於飛船靜止的鐘,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外力,因此它會走得很好。只有在飛船從零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過程中,鍾會受到影響。等飛船以接近光速飛行時,時鐘又恢復正常。啟動跑車時的推背效應與此同理。飛行員在做急速轉彎時會被緊緊的壓在椅背上。如果是普通人,將做不出任何動作,只能任由飛機墜毀。而在飛機以同一速度巡航時,就可以輕鬆做任何動作了。所以在接近光速飛行的飛船裡,時鐘工作是正常的。“鐘慢效應”只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雙生佯謬錯在哪?錯在飛船上的兄弟搞錯了自己的實際年齡。假設他20歲開始星際飛行,25年後返回。他明明已經45歲了,卻自認為20歲。實際上他的情況和失憶差不多。其實解決起來並不難,就是讓他地面上的兄弟,他的父母、朋友和同事一起來告訴他的實際年齡就行了。如果他實在不信,就讓他活在幻想裡好了。至於光速飛船會給人的生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是先把飛船造出來再說吧。
空間表示存在,時間表示延續,宇宙是無邊的空間。而時鐘是人類用來量化時間的。不管有沒有時鐘,時間都是客觀存在的。用“時鐘”偷換“時間”是相對論最大的謬誤所在。
在運動物體方面,愛因斯坦假設的是人類可能永遠也無法實現的方法。在觀測方面,愛因斯坦用的卻是人類最落後的方法。這樣的悖論下推出的相對論不就是個熱笑話嗎?
以超人類的方式運動,以弱人類的方式測量。愛因斯坦真是個可愛的喜劇明星。
時間是空間和物質的持續過程。空間是永恆的和無限的。物質存在於空間之中,處在不斷的產生和消亡的過程中。時間就是空間和物質持續的過程。為了描述時間,人類對時間做了明確的定義,並達成了共識。地球自轉移圈為一天;月亮繞地球一圈為一月;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年。一天又被分為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再分為六十分鐘;一分鐘再分為六十秒。人類對時間的定義是如此的明確,以至於不可能產生歧意。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可能改變時間的,因為時間是速度的母體,速度是產出自時間。只有時間明確了,速度才能有意義。速度所能影響的,只有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運動的距離。速度不能改變時間。
現在當你和某些人講物理原理的時候,他會很不屑的告訴你:我能輕易的推匯出什麼什麼。我們不禁要問:當物理成了數學推導的時候,數學又是什麼呢?
數學是數學推匯出來的,但物理不是數學推匯出來的。現在對物理一知半解的人張口就是我知道推導過程,或者我會推導什麼什麼。但是卻都忘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物理不是數學推匯出來的!
物理不是數學的兒子,相反數學是物理的孫子。現代物理學完全顛倒過來,是孫子管教爺爺。這還有點人倫德性嗎?
對物理來說,數學只是個計算的工具,而非推導的利器。物理規律不是靠數學能推匯出來的。
任何脫離物理原理的純數學推導,無論結果如何,都是荒誕不經的。
速度是物體運動的距離和時間相關的函式。物體走了多遠,用了多少時間,二者的關係決定了速度。而光由光源發出,卻從不離開光源。光源強度不同,光照的距離也不同。不管光能照到多遠的地方,都不會離開光源。光源發光,光出現了。光源停止發光,光消失了。但光源發光的時候,光是從不離開光源的。從未離開光源的光,又何來速度一說呢?
再對比一下電磁波,我們發出一個電訊號,它就離開我們遠行了。如果是雷達訊號,遇到目標就返回。如果是手機訊號,就到目標手機去了。而光是從來不離開光源的,你開啟光源,光出現了。你關閉光源,光消失了。但光從不離開光源。這也能看出光和電磁波的區別。
宇宙是聚合而不是爆炸形成的。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宇宙是同類物質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宇宙中曾經飄浮的火元素,聚合而成恆星。曾經飄浮的土元素,聚合而成行星。恆星和行星都是以滾雪球的方式,得到最終的形狀。而各種元素聚合後,宇宙便成了真空。這是520億年前的先人告訴250億年前的先人,250億年的先人告訴我的,絕對真實可靠。
如果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為什麼所有星星都是圓的?為什麼不是多種型狀的?星星為什麼會有自轉?公轉?如果是大爆炸,所有碎片會向宇宙空間發散,然後大家再也不見面了。為什麼會形成如此規律的執行? 聚合理論正好解釋星星都是球體的。如果是爆炸理論,應該全是西湖瘦山石才對。你見過爆炸全炸出煤球的嗎?爆炸理論難以解釋自轉、公轉,也無法解釋天體分佈如此之廣,執行如此之規律。聚合理論才能解釋這一切。你不要懷疑我,是目擊者告訴我的。
不可知論是二十一世紀科學的重大發現。人類發展到今天,醫生已經可以從人的大腦內切除腫瘤。並且我們還能驕傲的說,這項技術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當你問醫生人的大腦內為什麼會長腫瘤時,他只能無奈的告訴你不知道。
一顆黃豆大的腫瘤,在人的大腦內長到雞蛋大,只需要十幾天的時間。我們為什麼會相信生命從起源到人類出現要幾億年的時間?有人說生命是起源於海洋,人最初也是源於海洋,因為我們每天都離不開水。說這話的時候,他忘記了人類更離不開的是土地。我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各種疏菜和水果,都是土地裡生長出來的。我們所需要的各種肉食也是間接從土地獲得的。人類生活在土地上,一但洪水滔天,除非有諾亞方舟,否則全得淹死。離開了土地,我們連一天也活不下去。人類和海洋相關聯的,只有水一種物質。和土地相關聯的卻多到數不勝數。為什麼我們不是源於土地,而是源於海洋呢?至於我們所需要的水,它們可能是來自上天的賜給,而不是海洋。
承認科學有無法解釋的事物,承認科學有無法解決的難題,比科學萬能論要科學得多。不迷信科學,比迷信科學要科學得多。當科學變成神乎其神的玄學,比迷信更容易迷惑人心。人類既無法瞭解自己的過去,也無法預知種族的未來。甚至連眼前的事物,也無法完全瞭解。人為什麼會做夢?夢境為什麼光怪陸離?即使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我們也無法完全知了。馬航MH370消失得無影無蹤,發生了什麼,它去了哪,我們不得而知。現在MH17就墜毀在我們眼前,因為什麼,我們還是不知道。就連眼前的事我們都無法確認,又怎麼可能知道幾百萬年,乃至百億年前的事呢?
不可知論的核心就是:宇宙的形成不可知;地球的形成不可知;物種的起源不可知;人類的起源不可知。未來不可知。科學有無法認識的領域,人類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知論在科學的各個學科,都能得到充分的應用。無論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不一而足。不可知論就像物理學中的測不準原理,其結論就像數學中的無窮大。所能涵蓋的範圍,也是無窮大的。人類應當承認並且正視自身認知能力的侷限性,對大自然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人類的狂妄和自大,已經給自身和地球帶來了很大的災難。只有剋制自己的行為,地球才有未來,人類才有未來。
物理是研究物質普遍規律的學科。無論是迦利略還是牛頓,都嚴格遵循這一原則,治學態度都是嚴格而謹慎。麥克斯韋也繼承了此前物理學研究的作風。然而在此之後,物理學的研究走上了邪路。臆造、浮誇和幻想,代替了客觀嚴謹,而E=MC*C是物理學的死亡證明書。至於物理學能不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就要看有識之士能否拋棄謬誤,重回曾經正確的道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