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慷慨激昂的稱兄道弟,然後留下聯絡方式。吃完飯返程的車上把酒肉朋友的號碼直接拉入黑名單——皆大歡喜的飯局便應付過去了。
對此寧為沒有太多的感慨。
每次工業革命其實都是這樣的,當先進產業淘汰落後產能的時候,不會留給大家太多反應的時間。對於寧為來說基礎物理實驗室的成果才是重中之重。
下一個十年能不能開啟外星採礦計劃就看實驗室的成果了。可惜了,有些公司本可以繼續輝煌下去,但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淘汰,也就無法參與到下一個時代的競爭中去了。無需緬懷,規律而已。
這些小事只是豐富了生活的調劑品而已。
當然時間走到十月,又有一件小事開始豐富寧為的生活。那邊是關於本屆諾貝爾獎的討論再次在網際網路上翻起漣漪。
其實如果真的去關注諾貝爾獎的話,會發現每年十月討論最多的其實是諾貝爾文學獎。至於其他獎項,大都只是在一些更專業的論壇上,引發小範圍的關注跟討論。
這其實也跟大多數人的知識結構有關。
不管是物理化學還是生物醫學,都涉及到極為專業的知識,分析誰能拿獎的時候需要對這些年相關行業內的那些翹楚們研究領域有極深的瞭解,還要對相關專業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有所涉獵才能分析出點有用的東西來。
對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別說看懂具體分析內容,光是那些需要超長定語才能定義準確的科學上名詞,給大家的唯一感覺只能是不明覺厲。
比如物理學某個前沿研究方向,利用AdS/CFT對偶性研究低能色動力學的性質,如手徵相變、禁閉相變、色超導和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等的性質,以及凝聚態物理中的一些現象,如高溫超導、霍爾效應、KT相變、奇異金屬、費米液體、非費米液體、拓撲絕緣體、冷原子體系等,期望在高溫超導的機制和拓撲物態的理論等方面及相關低能量子色動力學的性質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分來看,每個字都不難,沒用到任何生僻字,但組合到一起,沒有學過相關專業的人士大概也只能一臉懵逼。總不能真的點評一句“要研究這些需要煤,而且需要精洗煤……”
更別提這還只是論述了一個研究方向,牽涉到其中任何一個議題,那都是各種讓人看了就腦袋冒泡的複雜公式跟方程。無外場海森堡模型、哈密頓量式展開、▽θ(r=σθ/σx*x(x方向單位氏量)+σθ/σx*y(y方向單位向量)……
這些專業人士看來極為簡單的表示式,能讓普通人懷疑自己跟研究這些東西的人到底是否同一種生物。
但文學這種東西就不一樣了,但凡認識一千個漢字,就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對任意文學作品指點江山、激昂文字,且引發了爭論也可以從多維度來剖析自己的見解,挑錯?不存在的!不管是文學本身還是文學賞析從來都是一件很主觀的事,這就好像閱讀理解題拿去給原作者去做,還可能得一個極低的分數是一個道理……
文學這玩意兒哪裡有什麼真正的正確答案?其所有的價值跟在於普適性的認可。所謂世界名著,也不過是得到了絕大多數業界人士的推崇,只認識一千字的升斗小民就算說一句某名著寫的是什麼玩意兒,也是有資格的,因為他的確不喜歡……
科學的牛逼之處就在於,你不喜歡某個定理,除非你能找到證據去證偽它,否則再不喜歡也只能接受,拿出歪理邪說來那些真正的專家多看一眼,就真的輸了……
但文學層面就算是世界名著不喜歡也能噴上兩句,只要不喜歡你算老幾?
所以對於諾貝爾獎誰能上,誰不配,一萬個人真可以有一萬個意見。世界任何一個作家都能拿出爭論一番,自己喜歡的作家沒入選,那必然是有黑幕的。而黑幕這種東西,也最能讓大家興致勃勃的討論。
但今年不太一樣的點就在於,華夏網際網路上開始熱炒寧為是否能拿獎這個話題,實現零的突破。
雖然說歷史上楊、李兩位真正的大師級人物憑藉宇稱不守恆的發現,雙雙拿到過諾貝爾獎,但兩位大師拿獎時畢竟都已經加入了美籍,只能算華夏裔。
寧為就不一樣了,不但沒有改過國籍甚至連留學經歷都沒有,是極為純粹的華夏本土培養出的科學家,而且他雖然研究物理學成就不長,但其成果早已經被宣傳為二十一世紀物理學界最偉大的進步。
新聞裡甚至沒有用“之一”來限制……
這就真的很適合炒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