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句話發在華夏的媒體上,但用的英文,還專門@了帝國理工大學在華夏的官微。
不過事情發展到兩邊真的打起官司後,寧為便已經將這事拋到一邊了。畢竟他沒有真的去帝國理工師承肯恩,大家的關係也就只夠在網路上聲援這麼一句了。畢竟他對Modeling這家公司並沒有什麼興趣,而且算算年紀,肯恩教授也差不多該退休了,他跟帝國理工那一點點牽絆也隨著老肯恩的退休消失了。
而且如果要問寧為的真實看法,到覺得類似Modeling這樣的初創公司其實直接賣給谷歌還是好事。拿一筆錢然後去做其他的事情比經營這種公司強。
不止是英國,其實從整個歐洲來看,在網際網路時代已經落後了。並沒有什麼讓人眼睛一亮的公司出現。早些年Deep Mind研究的阿法狗,的確也曾經驚豔過一個時代。可惜的是那也是被谷歌收購之後的事情,這裡似乎沒了能讓這些基於網際網路的高科技公司茁壯發展的土壤。
哪怕是高科技產業曾經領先於全世界的德國。在這個時代跟最先進技術沾邊的大概也只剩半導體代表之一英飛凌以及曾經制造晶片不可少的光學領域技術了。在三維矽基異構立體晶片製造行業越來越普及的年代,像英飛凌這樣曾經的行業翹楚也面臨著轉型的困擾。
尤其是三維顯示跟寧芯繫結的時代,曾經的光刻機龍頭企業阿斯麥都在舉步維艱的生存著。曾經世界半導體行業的寵兒,正在面臨著關乎選擇的困境,在製造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大幅度降低頂級光刻機的價格,掙扎求存,又或者壯士斷腕,放棄繼續推進下一代光刻機的研究,轉而研發新的製造模式……
不管選擇哪種,現在看來都是很艱難的。重點是還得看華夏相關公司的態度。
這又是件挺尷尬的事情。畢竟當年兩邊的關係並不能說有多好。但是沒有辦法,行業轉變太快,消費者用腳投票,直接讓整個行業的前景變得不那麼明朗。
現在的事實是目前寧芯跟鴻蒙系統的搭配對於被市場哄搶的三維顯示器支援的最好。不管是曾經的英特爾微軟組合,又或者其他產品,雖然也能讓三維模式跑起來,但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雙方的磨合大概還需要一段時間,不光是技術上的問題要克服,雙方還要就各種人為制定的技術標準進行探討。
技術統一不難,難的是大家坐在一起時自然而然便有的矛盾與分歧。
但不管怎麼吵,有一點卻是行業預設了。這個時代傳統的矽基晶片只能算是二流產品了。要面對市場相對飽和,消費者購機慾望不足,對於價格更為敏感這些負面市場情緒。
新興的二維、三維轉換的市場,則是完全相反的情況,相對於全球的需求來說,產量明顯還不足,市場需求量還很大,消費者購買慾強烈,甚至可以接受溢價。
反應到行業本身來看,大概就是目前寧芯跟蘋果的產品依然爆火,尤其是華為跟蘋果新一代電動車技術都開始搭載了立體導航顯示技術之後,更是讓兩家的產品再次被熱炒。
這種情況下失意的可不止是阿斯麥這樣的裝置提供商,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的那些代工廠、封裝廠,此時過的更加艱難。
比如臺島積電……
曾經世界上最大的晶片加工廠,訂單是接到手軟的。
毫不誇張的說,它打一個噴嚏,世界晶片價格都能被打出個高峰來……
但從去年開始訂單量就一直在下滑,到了今年甚至已經出現內部產線過剩的情況。沒有那麼多訂單了,但生產晶片的機器如果停下來卻又是極大的損失,不得已之下,已經徹底停了好幾個產線。
更可怕的是訂單量減少的同時還出現了單位價格下降的趨勢。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傳統的矽基晶片在消費者觀念中只適用於二流產品,對於臺島積電的客戶來說肯定是要拼命壓價的。沒什麼對錯,無非都是想在目前這個態勢下先活下來而已。
伴隨著三月份某院士喜得貴子的網路抽獎狂歡,整個半導體行業就這樣不算突兀的到了不改變就可能死的時候。
為此,臺島積電換了掌舵人。新的掌舵人大半年都呆在華夏京城,想要引進新一代晶片製造的生產線,再續輝煌。
寧為知道這事,是因為這位年輕的掌舵人不知道託多少層拐彎抹角關係,讓寧為不得不賣一位大佬面子去吃了頓飯。吃飯的時候這位掌舵人姿態擺的很低,但只能說用錯了地方。因為整個產業鏈是如何運作的,寧為自己都不太懂,更說不上什麼話。
雖然說寧芯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其實上整個產業鏈的運作寧為壓根沒有參與過。高精度生長機床的生產,各類配套裝置……等等涉及到成千上萬人的努力,上游工廠的訂單、產線的搭建等等這些涉及到無數利益分配的事情他都插不上手,更沒那個想法。
好在隨著年紀的增長,寧為處理這種事情也愈發熟練了。
無非就是盛讚雙方之間友誼長存,然後表態一定大力支援臺島有人想要為華夏半導體事業做出貢獻的決心,接下來委婉的表示自己的影響力其實沒那麼大,最後昇華一下,雖然我沒影響力,但一定要去幫忙過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