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媒體來說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
全世界都知道寧為主導創立的三月獎是目前全球領域諾貝爾獎最大的競爭對手,兩個獎項不但獎金差不多,三月獎的獎項更是涵蓋了諾貝爾獎除了文學獎跟和平獎外其他所有獎項。
三月獎開始運作這些年來,兩個獎項一直在多個領域暗暗較著勁。甚至在三月獎成立之初,寧為曾經直接開炮諾貝爾獎已經延續百年的評選流程不夠透明,遠不如三月獎打分制的評選模式公開透明。
在當時這種科學獎的嘴炮其實並不受媒體的偏愛。
那個時候寧為的身份還是一位數學大家,而眾所周知的是,諾貝爾獎中恰好是沒有數學獎的,所以不管寧為如何把諾貝爾獎當靶子,也沒誰會想到未來有一天出現某個戲劇性場景……
但誰能想到在學科日益細分化的今天,寧為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既然在物理學上取得了世界物理學界公認的巨大成就,成功的獲得了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資格……
這就很有意思了。
一個跟諾貝爾獎打擂臺的三月科學獎創立者,成了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呼聲最高的候選人,這種話題如果不被敏銳的媒體抓住熱炒一番,那是瞧不起廣大的媒體從業者對於熱點事件的把控能力……
所以在喜聞樂見的國慶七天假過去之後,幾乎全網都是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究竟會不會捏著鼻子把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寧為的探討。
熱度有多高嗎?
這麼說吧,據說國外甚至有網站直接開出了盤口,讓大家可以押注寧為能不能入選。
在加上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當初寧為在三月獎首屆頒獎典禮上諷刺諾貝爾獎故步自封,評審完全不透明的發言也被媒體給翻了出來,全網傳得到處都是,這也讓無數網民們更熱衷於探討這個話題了……
“噗,我覺得今年再看這個影片的寧院士跟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評委們都特麼沉默了……前者沒想到多年後他可能有資格拿諾貝爾獎,後者沒想到多年後他們可能真要把諾貝爾獎給前者……”
“這件事最有意思的點在於,如果今年的諾貝爾獎真有寧為院士,那感覺就像在拿一百萬美元跟獎項打臉寧為院士,你說我們評選不透明,但我們把獎給你了。如果寧為院士落選,那寧為院士明年三月獎的時候又能再大書特書諾貝爾獎評審不透明瞭,相互成就,也能相互打臉,哈哈……”
“這真是太可樂了,我也覺得這個時候雙方的心情大概都是很複雜的,不過複雜程度還是有不同的。毫無疑問,還沒公佈的階段,應該是瑞典皇家科學院那邊的評委們更復雜。等到結果公佈之後,應該就輪到寧院士心情複雜了。”
“事實上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三月科學獎才是寧院士的心頭肉。我賭一百塊寧院士其實還希望諾貝爾獎不要給他,這樣三月科學獎以後就是永遠滴神了。哈哈,有人兩難咯!”
“冷知識,在三月科學獎成立之初寧為就說過,為了保證三月科學獎的公正,終生不會參與三月科學獎任何獎項的評選。”
……
關於這件事情網路上保持著極高的討論熱度,大家對於寧為能不能拿獎倒也不僅僅只是期待,更多的人還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參與其中。
的確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友商相互抹黑這種事,在學術界兩個世界級獎項之間畢竟是不常見的。就好像菲爾茲跟沃爾夫不會沒事就互黑一樣。
這種樂子這輩子大概也就只能看一次,當然如果今年寧為被評上的話,也許來年還能再引發一次爭議。
對於當事人來說,嗯,這得看哪邊當事人了……
起碼寧為沒什麼兩難的情緒,但要說完全沒影響卻是不可能的。
跟燕北大學合辦的物理基礎實驗室已經吸引來了數百位外籍科學家,其中不少人恰好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每年會發邀請帖,請他們提名的那種。這些學術大佬們過來之時往往也會跟寧為見面,總也會提到一兩句:“寧,今年我的推薦信上留的名字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