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啊,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這絕對不止是黃雲堅的疑問,更是無數華夏網友的疑問,而且今天大家都是歷史的見證者,親眼見證了最年輕沃爾夫獎獲得者的誕生,更是歷史上第一次沃爾夫評審委員會在本已經確定了獲獎者的前提下,更改了獲獎者。
跟菲爾茲獎不同,沃爾夫獎屬於終身成就獎,一般來說六十歲之前能拿到這個獎項都屬於年輕了,對於一位數學家來說在年輕的時候一般都是先拿到菲爾茲獎,或者其他數學獎項,最後在對這些傑出數學家一身的突出貢獻做評判時,再補上一個沃爾夫獎,送上大滿貫的稱號。
當然也是為那些大器晚成的數學家做個補充,畢竟菲爾茲獎限定了四十歲以下的年紀,這對於那些四十歲之後才出成果的數學家多少有些不公平。
寧為這次的情況極為特殊,可以想象當沃爾夫基金會正式公佈的時候在整個學界引發了多大的輿論反響。這還是許多學界大佬早早已經知道的情況下。
所以黃雲堅分析得還真沒錯,沃爾夫基金會專門等到跟克雷數學研究所同時釋出這個訊息,其中未嘗沒有讓克雷研究所分散輿論壓力的想法。看吧,人家克雷數學院研究所也覺得寧為是名至實歸了,大家就別盯著我們沃爾夫基金會一家瘋狂吐槽了。
這中間有多少大人物出面商討、協調、抗議到最後各方妥協,普通人自然不可能知道。
普通人從網路上接受到的資訊線只是寧為一大早突然又跳出來發了篇微博,告訴全世界他要感謝曾經卡他論文的盧卡森·弗蘭德教授,在這封郵件被寧為自己曝光大概一個小時後,沃爾夫基金會跟克雷數學研究所就突然一起宣佈,我們要把榮譽給予寧為,因為他當之無愧……
真的,這一刻許多普通人都以為寧為靠跟盧卡森·弗蘭德的和解,換來了跟世界數學界的和解,然後拿到了這兩個獎項。
但就在這個時候,又從推特上傳出了勁爆的訊息。911救護車再次開進了普林斯頓高等數學研究院,把盧卡森·弗蘭德教授接上了救護車,據說這位老教授是看過了寧為的感謝信之後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導致腦溢血併發暈闋,而且幸虧報警即時,根據主治醫生的說法,如果在晚幾分鐘,又或者溢血點更正一點點,可能便會天人永隔。
同一時間,純英文版的感謝信圖片也終於被翻譯成了文字開始在網路間傳播,大家這才反應過來,這哪裡是一封感謝信,這是一封催命符啊……
“2023年我感覺啥都沒幹,就忙著見證歷史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今年我在微博上都看不見那些大明星的各種瓜了,現在寧為每天一瓜,還特麼管飽,沒見過這麼能折騰的學術人!”
“所以誰能跟我解釋一下,寧學神到底在湍流演算法里加了什麼料?是後門嗎?”
“兄弟,去翻翻他之前的微博,看看寧學神釋出的那個數學小魔術你就明白了。看不懂沒關係,你可以看評論區,裡面有很多大神給出瞭解釋。”
“我記得上一次寧為發了篇微博就是直接把那位老爺子氣到住院了,這次又是一篇微博,老爺子又住院了。可憐的弗蘭德教授身子骨大概是禁不起這麼折騰了吧?”
“不不不,上一次寧為發的微博肯定是他自己發的,但這一次就不一定了。別忘了寧為的微博已經掌控在喵星人手裡。眾所周知喵星人是最記仇的,所以這篇微博到底是誰發的還有待商榷。”
“那個誰能跟學渣解釋一下,克雷數學研究所是個什麼東西,千禧年數學獎金又是什麼東西?怎麼感覺千禧年數學獎金比沃爾夫獎獎金還高?所以克雷數學研究獎比沃爾夫獎更牛逼對嗎?”
“各位兄弟姐妹們,我就來強調一下,寧為學神今年24歲,你們知道24歲拿沃爾夫獎是什麼概念嗎?大概就相當一個人二十四歲寫了一本書,然後諾貝爾獎的評委們直接就因為這本書把當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他!”
……
內網上網友們的情緒其實已經宣洩的差不多了,大多數人都已經麻了,怎麼說呢,大家都快審美疲勞了。
從去年開始,幾乎每個月寧為這個名字都要空降一次熱搜,這個月寧為已經被熱搜太多次了,從三月釋出之後更是達到了最高潮,更是又直接在官媒最嚴肅的新聞報道中出現,導致現在全華夏真沒幾個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代表的含義。所以寧為拿到了這些獎項,對於華夏普通人而言,絕對是應該的。
如果這些獎敢不給寧為,那必然滿滿都是黑幕。
但在外網上反應就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推特跟臉書上,效果直接炸鍋!
尤其是在歐洲,甚至許多人已經將這個名字跟深戀公主殿下卻慘遭皇室嫌棄的灰小夥掛鉤,他們一看到寧為聯想到的並不是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而是想到那位伊莎貝爾公主。
而在許多學術圈優秀年輕人的角度,看到寧為則想到這位數學家在兩次世界計算機演算法大會上的表現,那痛失的假期已經多出的學習內容,還有這傢伙在報告會最後階段那些聽起來是自謙,其實瘋狂打臉的話語。
對於華夏外諸多第三世界的學術圈,要感謝之前西方媒體對其的集體封禁跟冷處理,寧為突然拿到沃爾夫數學獎跟克雷數學研究獎的訊息簡直如同平地一聲雷,這些人炸得嗡嗡的……
是的,寧為能開發出三月這樣的人工智慧程式,的確很牛。但憑啥沃爾夫數學獎評審委員會竟然敢做出這種決定?直接在當年改換獲獎人選?你們的公信力還要不要了?
所以當一些華夏人開啟推特或者臉書這類的國外社交軟體,搜尋寧為的訊息,絕對會有一個奇怪的感覺——他們評價的是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