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在這種問題上還能說什麼話?
無非就是用一些歷史故事典故,來給皇帝上眼藥,挑撥離間之類的。
就像歷史上的張嫣一樣,與皇帝獨處時故意拿出秦朝的史書,還言說自己看的是趙高傳。
這不就是在拐彎抹角的提醒天啟皇帝,讓他幹掉魏忠賢嘛。
索性朱由校自己把話給說了,徹底絕了王在晉的想法。
“歷朝歷代,居功自傲,不服管教且跋扈的武將,確實不在少數,就是在本朝,也有個藍玉。”
“這些事情,朕都知道,可難道就要一棒子全大肆打死不成?”
“精忠報國,忠貞不二的武將也不在少數,就如郭子儀、岳飛那樣的,我朝不也有中山王和黔寧王?”
“你的忠心和才能,朕自然看的清楚,否則也不會重用於你。”
知道的心思被直接說穿,王在晉也確實是不好在開口了。
想了半晌,只得回道:
“臣實在是為國家大計,朝廷安穩著想。”
“陛下既然能想到這些,自然是深思熟慮了的,臣也就放心了。”
“朕不是瞎子,你的忠心和才能,看的清楚,否則也不會讓你入閣兼兵部事了。”
“軍部乃是我大明初創,許多規章制度,現在還是個草稿,還需完善起來。”
“英國公年邁,軍部的大臣,現在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這軍國大事的決定和處理,一刻也耽擱不得,你就暫時兼了軍部大臣之職吧。”
“在從兵部挑選一些真正的有本事,知兵事,敢幹實事的人,將他們安排在軍部,盡情發揮。”
“至於那些中庸之人,只會玩弄權術的,就讓他們在兵部養老吧。”
王在晉哪裡還能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這是釜底抽薪。
就現在這情況來說,其實軍部和兵部在職責上根本沒有區別,官員依然會是他們這些人。
唯一的改變,就是從此以後,凡是軍隊之事,不必在彙報內閣,所有的流程,也不在需要經過內閣。
雖然這只是暫時的,文武平等分治的局面會出現,也確實是削弱了文官們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