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完美暴君> 第一百八十三章 巡撫人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三章 巡撫人選 (1 / 2)

遼東巡撫不同其他,這個位置可是重中之重,因為這個位置可是手握關外軍政大權的。

尤其是這個非常時期,能擔任巡撫的人,必須要有一定的軍事常識和兵法韜略才行。

大臣們都知道皇帝是多麼信重熊廷弼,因此那個最合適的人選王化貞,也自然而然的被他們略過了,他們是不會考慮的。

“陛下,孫承宗可能擔此重任?”

王象乾雖然對東林黨人無好感,但是與孫承宗的關係還算好,而且孫承宗此人他也瞭解過幾分。

朱由校就知道,孫承宗一定會被舉薦的,因為他的名望太高了,這個時代,名望比實力更重要。

哪些整日談論朝政、抨擊朝廷的讀書人不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嘛,只要有了足夠的名望,你甚至都可以不是進士,自然會有人舉薦你去當官。

“孫承宗雖有才能,但遼東巡撫的重任只怕他擔不下來,他的一些奏疏文章朕也看過,無非就是誇誇其談而已,根本不務實事!”

“且他的想法太過理想,他不能去遼東!”

朱由校對於這個歷史上的帝師卻並不感冒,後世的人都在說孫承宗多麼了不起,為大明延續了多少年的國運,立下所謂的汗馬功勞。

而事實上就是因為他,才導致本就在沼澤邊緣的大明直接陷了進去,而且無法自救。

他對待遼事的戰略和理念與熊廷弼恰好相反,熊廷弼深知遼事已積重難返,遼軍不堪大用,所以他一直是以援遼的軍隊為主力。

為此他不止一次的上奏皇帝,請求調派其他邊軍和關內的軍隊進入關外,以備軍事,白桿兵、浙兵、西北兵就是這樣調過來的。

事實證明熊廷弼的看法和做法是對的,遼軍從上到下已經爛透了,一時半會根本無法改變,只能去借助外力。

而孫承宗的戰略方針是,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他的這一戰略極為致命,可以說是根源所在。

而當時孫承宗的身份是帝師,是皇帝最信任倚仗的大臣,皇帝自然是無有不準。

於是鼎鼎大名的關寧錦防線就這麼構成了,遼東的那些將門也完成了重大改變,他們從一個走私集團變成了真正的軍閥集團。

關內來的軍隊遭受這些本土的將門大戶一齊排擠,如果他們只是剋扣了點軍響,那你都可以回家燒香拜佛了。

孫承宗更是幫他們爭取到了他們幾十年來夢寐以求的東西,那就是朝廷大批的軍響。

自關寧錦防線和關寧軍組建後,國庫裡有一半的錢糧要丟進這個無底洞,除了這些錢糧以外,每年還有幾百萬兩的遼響,也全部投入了進去。

朱由校沒穿越之前看過一本書,從萬曆四十八年開始、到天啟七年結束,遼東的軍費居然高達六千多萬兩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朝廷每年在遼東軍費這一點上就最少投入了七百萬兩銀以上。

可就是如此鉅額的軍費,等發放下去後,連一點水漂都沒看到,好像不存在一樣,那些底層的軍士仍然吃不飽穿不暖。

在袁崇煥任督師之時,寧遠城發生了一場由響銀而起的兵變,這場兵變記載的很少,因為很快就被壓了下去,最終也沒造成什麼大影響,但是規模可不小。

那些由四川、湖廣等地調派過來援遼的軍隊將城中那些什麼官員將軍團團圍住,聲稱不補發他們五個多月的欠響就和他們同歸於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