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此時不得不承認,國朝當中擁有一個頂尖的大牛人物,實屬是皇帝和百姓之幸。
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勝過百萬雄兵。
而對於皇帝任命周興武為山海關總兵官,大臣也是支援的。
山海關是關鍵所在,守將必須得要信得過的和有軍事才能的人前去才行。
王象乾諫言朱由校,當及早任命薊遼總督的人選,但被朱由校給否掉了。
在他看來,有了遼東經略,完全不需要所謂的薊遼總督了,這兩個職位的職責和權力有多方面的衝突和重疊,二者只能存一。
再說了,他現在手下的這些文臣們,能讓他放心全部擔任著六部重職,根本就沒有合適的人選能夠放出去主政一方。
王象乾又諫言道:
“陛下既然已有想法要整頓邊軍,那就當及早佈局才是,就如陛下上次北征,準備萬全方可無憂,到時只需發動雷霆一擊,不會有大的變故發生。”
朱由校連連點頭,王象乾說的確實有理。
經過深思熟慮過後,朱由校決定任命喜峰口參將滿桂為宣府鎮總兵官。
滿桂雖是蒙古人,也不是朱由校的心腹,但朱由校用人從來都是以忠心為第一標準的,滿桂的忠心已經在歷史上證明過了,更不用說他的勇武和軍事水平都是頂尖的了。
原宣府總兵官調任薊鎮總兵,在加一個武義將軍的頭銜給他,也算是給他上次戰功的加封了。
薊鎮總兵則調入羽林軍當中,擔任羽林軍輔兵營步軍操練參將。
總兵改任參將,明面上看是降職了,實際上是屬於平調,甚至可以說是明降暗升了。
自京營被裁撤以後,羽林軍就已經被所有人自動代入了新京營的角色當中。
按照大明朝的武將軍鎮制度,京營將領是要比地方軍鎮將領高出一級的。
如果是按照以前的舊制,地方的軍鎮總兵官要調入京營,最多也只能擔任三大營其中一營的副將,提督總兵這個級別連看到資格都沒有。
為了避免滿桂離去後喜峰口軍備實力倒退,朱由校又任命遊擊將軍馬世龍來接滿桂的班。
另外將瀋陽參將趙率教調回關內,去大同鎮任副將,原援遼軍參將戚金也被任命為宣府鎮的副將,從他那些浙兵舊部當中挑選兩千軍組成一直全火器軍,另外又抽調了三千虎賁軍士給他。
有兵才有說話的資格,朱由校深知此理,如果你只是一紙委任狀就讓別人孤零零的去上任,那你這任命連個屁都不如。
戚金雖是老將,但他知道戚金不甘在京城養老,他還想上戰場殺敵報國,為了不讓戚繼光的遺憾重演,朱由校只得讓這位老將再度披甲上陣了。
而滿桂和趙率教就不需要他的兵源支援了,這兩個人擔任邊將多年,麾下的家丁和心腹加起來,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樣的一股軍事實力已經不弱了。
再有朱由校的任命和大義加身,上任以後如果還玩不過別人,那他們也沒必要擔此重任了。
朱由校的此番操作,看似只是撤換和調任了幾個將領,但對於邊鎮的體系是一個極大的衝擊。
他雖然因為局勢所迫無法對那些商人和將領動手,但可以先將他們的利益集團體系給慢慢瓦解。
他們或許會感覺到不對勁,但他們和那些遼東的將門一樣,沒得選,他們不會因為這種事就敢公然和朝廷唱反調,甚至是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