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由校的這一次人事任命,卻遭到了刑部尚書薛貞的反對,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宜過早的去打草驚蛇。
觀他剛才的言論,朱由校心中已經有底了,除了地方上的文臣武將,朝中受了他們好處的官員恐怕也不在少數。
而薛貞本人,應該也是有過利益獲取的。
朱由校的猜測沒有錯,山西的按察使正是他多年的好友,他透過這個好友,得了那些商人不少銀子,他們的條件只有一個,在必要的時候為他們說兩句話就足夠了。
薛貞本不想摻和這事,但他也很無奈,陛下如果要深查懲處到底,他是絕對不可能獨善其身的,必會受到牽連,為了保住自己的仕途和性命,他只能選擇去得罪皇帝了。
朱由校並沒有回應他,他區區一個尚書,或許會對他的計劃有所影響,但他的作為也不會很大,只要內閣同意,這事就已經定死了。
而六科的那些言官和御史,也不會為了這些毫不相干的人來和皇帝作對,他們也不敢,畢竟皇帝已經將整個六科都已經殺穿了。
薛貞見皇帝和其他同僚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內心也是驚慌不已,不敢在多言。
“征討西南在即,朕此次離京的時間會很久,如果進展順利,短則三五月回來,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和阻礙,朕也不知何時才能北返了。”
“朕離京以後,還是依照上次的安排,設立總理衙門,凌駕於內閣和六部之上,處理一應軍政大事。”
“總理大臣還是元輔、閣老、大司徒、英國公,朕的四位肱骨大臣來擔任,諸位愛卿可有異議或是補充?”
“臣等無異議!”
對於
“好,那就先這樣定下了,等朕出京之前,會詔四位總理大臣入宮囑咐的,今日就先議到這裡了,都退下吧!”
“大司空留一下,朕有些事想要請教大司空!”
耐寒的稻種太重要了,將來是朱由校對付災禍的主要底氣,必須早日提上日程才行。
現在距離明年的春耕的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務必得趕在這之前將稻種研發出來,然後進行測試和耕種。
至於什麼土豆番薯之類的,確實是能解決溫飽,但沒有進行推廣和宣傳,老百姓知之甚少。
漢人是非常守舊的,對於一切未知的事物很少會去嘗試,或者說現在的漢人沒有底氣去嘗試,畢竟這可是關乎一家人的口糧。
而且沒有化肥等利器的存在,這些東西的產量也並不是很高,營養這方面更不用提了,把這些東西當做主食的腦子估計都進水了。
滿清吃了兩百年的土豆和番薯,把人吃成了什麼鬼樣子誰不知道?
那也叫人?
除了一身的骨架,還能看到一丁點肉?
或許稱呼為殭屍更為準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