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想要改變,這科舉考試的內容是一定要變的!”
“過去的時候,民間武力越弱,就越有利於皇帝老子的反動統治,就越有利於那些柔軟的文官治理天下。而如今乃是大爭之世,要是我們繼續自我欺騙,繼續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那麼假以時日,墨翟師叔的大軍,一定會過來的。”
說到這裡,祁欣就再次拿起小本本,坐在原位,一言不發。
“改,確實要改!”子貢贊同的看了一眼祁欣。
“秀才、舉人、進士三級,可以保留,科舉考試本身可以保留,但是考什麼,卻必須改變。如果一上來就進行六藝考核,那普通家庭、窮人家庭肯定是考不過富人家庭的。”
素質教育!
嘿嘿,那是窮人家的孩子能做到的嗎?
為什麼素質教育的考試之中,要去考小提琴、考鋼琴、考樂器而不是去考怎麼插秧、怎麼養牛、怎麼割油菜呢?
前者是素質是技能,後者就不是了?
有錢人的家長會理直氣壯的告訴你,後者真不是!只有前者,才算才藝,才算素質教育,才能加分,因為,他們是規則的制定者。
一旦科舉的模式,從四書五經變成了六藝,開始考射箭、考騎馬、考劍術、考修為,那麼普通家庭就自動被科舉拋棄了!
這樣的科舉,還不如之前的呢。之前的雖然腐儒很多,但至少拉攏了普通家庭、窮人家的孩子,保證了表面的公平。
“所以,秀才、舉人、進士三級,必須保留。我的想法是這樣的,秀才考試,簡化一下,能默寫四書五經的,就給個秀才身份。獲取秀才身份之後,就可以做官,做九品官。然後一邊養活自己,一邊繼續讀書,繼續努力學習新的知識。”
“到了舉人的時候,考試內容也很簡單,只要能默寫大明律,就授予舉人身份。內容是很簡單的,但是想要獲取考試資格,卻必須學會射箭、騎馬、劍術、超凡等選項中的一項。”
普通人想要學會騎馬射箭劍術中的一項,難度很大,因為沒錢。但秀才老爺,在朝廷接下來的改革中,已經可以當九品官了。
當官之後,肯定就有錢了。
起碼練習劍術、練習射術的錢,有了。
等你什麼時候熟練掌握其中的一項,你就可以考舉人,能默寫大明律,就給你舉人身份。
“舉人,可以直接從八品官開始做起。八品官比九品官肯定更有錢,而進士要求就可以高一些,必須成就超凡,才能考進士。”
“反正進士之前也很難考,而且這一關乃是進士的潛規則,如今擺在明面上,也不會有多少人反對。”
“這樣的科舉制度,所選舉出來的人才,都是從底層九品官開始一路升官,慢慢歷練出來的。”
“往昔之時,秀才很難做官,一般的舉人,縣令就是極限了。而進士起步就是縣令,可是此前卻沒有任何經驗,然後就被底層官吏玩弄於鼓掌之間。平日裡的朝廷政事,還得和地方大戶、士紳商量著來,他們很難做實事。”
“如今改革之後,讓他們從底層一級一級的往上爬。甚至可以做出規定,考上秀才之後,必須做三年或者一定年限的九品官,然後才能獲取考舉人的資格。後面的進士,以此類推。”
“這樣從底層殺出來的官,至少知道底層到底有多黑暗,哪怕日後還是小吏欺騙,起碼欺騙成本提高了。”
“為了更好的改革科舉,改革官職需要同時進行。官無封建、吏有世襲的局面,必須改變。”
官無封建、吏有世襲,這八個字可以說是如今大明朝政治局面的根本原因。
小吏上升無路,沒有明確且公正的上升途徑,所以他們能做的只有撈錢,除了撈錢還是撈錢。
而一個縣,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口的縣,朝廷一共才幾個官兒,其他的都是小吏,收稅的是小吏負責,徭役是小吏負責,額外加徵的遼餉,還是小吏負責,秋收仍然是小吏負責。
縣令,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