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從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第三十四章:諸子百家一大抄(月底了,求訂閱、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四章:諸子百家一大抄(月底了,求訂閱、月票) (4 / 6)

“冬天常見的煤爐,關中每年透過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透過價格戰,直接打的市面上只有關中一家生產煤爐,其他的商人嘗試之後就不做了,因為賠錢,因為他們不可能把成本降的比關中還低。”

“透過這一系列手工業品、關中每年從外界賺取大量的銀兩,這其實還不是最重要的。”說到這裡,熊巖就自豪的笑了笑。

關中能發展到今天,固然和墨子以及他麾下的高素質墨者分不開,但和自己這位關中計劃經濟之父,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關中的百姓都居住在平民居舍之內,他們種地是大規模種地,以百畝為單位,如今關中的農夫只佔總人口的一成,剩下的九成,都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工程隊、工廠。”

“加入工程隊的,滿關中的跑,建設水利工程、修路,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加入工廠的,生產大量的手工藝品,在整個大明朝賣錢,甚至都賣到海外去了。”

讓百姓做工,給百姓發錢,然後再透過大量的手工藝品,從百姓那裡回收金銀,以免金銀氾濫。透過割韭菜,割大明朝有錢人的韭菜,來積累金銀,進行貨幣改革,鑄造墨大頭、朱大頭。

如今的關中,都開始使用特定紙幣了。

關中有今日,很大程度上是把大明乃至於整個世界當成了韭菜,否則,光是關中一地,根本就沒法消化關中生產的那麼多工業品。

其他人或許不清楚以上這些變化背後的意義,可熊巖能不清楚嗎?如今的關中,都快成工業化社會了,還是城市人口高達九成的那種!所以熊巖對於關中,對於墨子的信心,比墨子本人還要大。

“咳咳,如今墨翟道友確實領先了一步,但這並不意味著老夫就要停步不前。如今,就是改革的好時候。”孔子樂觀的道。

差距有,正視即可,沒必要太過懼怕。

“如今的大明朝,問題仍然存在,而且不少。不過好在李闖已經被徹底消滅,北地初步平定,朝廷的大患也只剩下東虜一個,只要準備妥當,東虜也不足為慮,如何改革,怎麼改,才是當下最重要的問題。我們,不可能等到平定東虜,沒有後患之後再去改,那就太慢了。”

“下面,老夫先說說自己的想法,科舉一定要改,而且是大改。科舉本身,當然是很好的,制度沒有問題,它擁有表面的公正,即使是最普通最貧窮的百姓,也有透過科舉改變命運的機會。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有機會透過科舉,坐在此地,決定大明朝未來的走向。”

“所以,制度本身是很好的。但是,過去之時,由於君主、文官們厭惡武力,不斷的削弱民間武力……”

科舉存在的問題,前人難道就看不出來?

以往的文官,比如張居正、徐階、高拱、于謙這樣的,難道就不知道科舉不合適,培養出來的人才,實際動手能力太差?

他們當然清楚,但是他們是誰?

他們也是文官!

你能讓文官去挖文官的根嗎?

就算他們想挖,一個人也不是全體文官的對手啊。

“科舉本身沒必要改,我們只需要稍微改一改考試內容,就可以讓天下英豪盡入彀中。之所以如今的秀才們,大都手無縛雞之力,這不是他們本人的問題,這是過去的皇帝老子們,不斷削弱民間武力的結果。”祁欣拿著自己的小本本大聲唸了起來。

“皇帝老子希望全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去死讀書,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四書五經之上,這樣天下間的豪傑,就會被科舉當官的未來而利誘,然後就會把全部精力投入科舉之中,這樣他們就沒空練武,沒有精力去思考其他方面的事情。”

說到這裡,祁欣放下了手裡的小本本,面色嚴肅的道:“過去的科舉,與其說是選擇民間之才,還不如說是朝廷用來維穩,用來維持自身統治的必要工具。”

“像那些舊儒,只要朝廷開科取士,保留科舉制,讓他們閹了之後才能當官,他們也是願意的。因為當官的誘惑,比起他們玩女人的誘惑還要大。”

“有了科舉,讀書就能當官,這原本是很好的。但是,此舉卻讓民間豪傑的精力都投入讀書之中,而不是去戰場上殺人。”

“殺人就有可能被人殺,可讀書最多就是考不中,起碼命還在。一代代下來,諸夏的尚武精神就這麼的被閹割了。”

“所以才會發生幾十個東虜騎兵,就能擄掠數萬百姓的荒謬之事。不是百姓們不敢反抗,而是他們已經不會反抗了。”

“當他們想要反抗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反抗。他們不會拉弓射箭,不會用刀殺人,也不會結陣而戰,沒有基本的戰爭常識,也沒有團隊配合意識,所以,即使他們想反抗,也只會被東虜騎兵射殺。看到他們的屍體之後,其餘的百姓就越發的不想反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