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鄭日強跟她一樣來到冷湖,讓她感嘆是不是在冥冥之中會有點什麼事。
他們兩個經常一起看天,聊天。
孔子梅問:你為什麼想到去火星呢?
鄭日強想想說:也許地球不適合我。
孔子梅就笑了:中國的網際網路大佬,用價格優勢換流量,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發力,開闢社群團購,我也不想在地球了。
鄭日強說:也不能這麼說,人各有志。也不能說中國網際網路大佬沒有責任,從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到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他們也有思考的。
孔子梅:畢竟做企業是要賺錢的。
鄭日強說:當然,他們也需要獲得投資回報,不想賺錢的企業都是耍流氓。只不過不痴迷於急功近利、不熱衷於短期變現,而能夠在長週期視野下贏得技術變革帶來的更大收益罷了。
孔子梅:想不到你倒看得挺清晰的。
鄭日強說:《人民日報》說得好,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孔子梅說:每個人境界不一樣。
鄭日強說:是的。馬斯克在為人類發展而創新,而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家卻在跟底層菜販子們搶飯碗,這些人除了賣菜什麼都不會做,網際網路企業做小區團購拿走了他們的“最後一個鋼鏰”。現在我們參加BIPU的培訓,準備去火星,就比賣菜高尚。
孔子梅:那也不一定。馬斯克的特斯拉,這些年致力發展自動駕駛,而自動駕駛終究會搶走計程車司機最後一個鋼鏰,也不是很高尚。
兩人不再說話,很久,鄭日強對孔子梅說:喏,那是牛郎星,那是織女星,那是火星,那是土星。你在想什麼呢?
孔子梅說:我真想住在那裡不回來。
在第二期的450天訓練裡,他們要進行8大類140多個科目魔鬼式訓練。
內容包括:體質鍛鍊、理論知識教育、心理訓練、特殊環境因素耐力和適應性訓練、生存訓練和航天器技術訓練、航天醫學工程技術訓練、空間科學及應用知識和技術訓練、生存訓練以及綜合訓練等。
此外,鄭日強他們還需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包括基本的航天知識,飛行任務和航天器結構、航天醫學工程知識以及空間知識和應用的有關知識等。如天文、地理、地質、氣象、大氣物理、飛行力學、計算機、無線電導航、領航、火箭和航天器構造等。
第二期艱苦卓絕的訓練結束了。24名受訓人員將產生若干名(原定是8人)的最終名單——準宇航員。
2025年8月,緊張的時候到了。
BIPU副總裁魯哈爾在他們當中宣佈結果。
大家都無比緊張。
魯哈爾說:經過綜合評定,下面的人作為準宇航員,多謝大家的努力。他們是:鮑勃、艾麗莎、蘇佳燦、陳芳、波羅的夫、里昂。
聽到自己名字的,喜不自禁。
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滿懷希望的鄭日強和孔子梅如墜冰窟,淚水飛快地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