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很快在“火星”建立了指揮室、保衛室、酒吧、健身房、影劇院。
這樣,酒吧和健身房成為他們發洩的地方。
而在影劇院,他們擁有數千部不同語言的電影,比如英語班版的《獨立日》,粵語版的《算死草》,法語版的《天使愛美麗》等等。
這時候,鄭日強的逆向思維就給教官帶來深刻的印象。
根據“火星營地”的做法,他們也把“庇護所”像蒙古包一樣建起來。
他們會穿著厚重的宇航服,使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機器在火星上建造房屋,生產食物。
但很多人在“庇護所”沒有建成之前,就“死”於“火星”。
而鄭日強他們覺得在火星面建設基地實在太艱難,於是向地下發展。
畢竟,在地下挖洞,擋住了宇宙射線與沙塵暴,擋住了地面低溫,可以開展無人化的工業生產(金屬冶煉,機器製造等),地下基地又可以種植作物,生產氧氣,消耗二氧化碳,開採淡水,等等。
他們的創舉得到了營地老師和公司的讚揚。
教官問他為何有這些“另類”的想法。
他說:某年,某國的近程火箭飛行試驗即將開始,但火箭的燃料也因為溫度升高流失了不少,導致火箭的推動力不夠,打不到預定的位置。
設計人員只好不斷增加火箭燃料,但越是增加,打得越近。
最後,有設計人員逆向思維,減少了火箭燃料,火箭反而打得遠了。
這為他最後入選第一個登陸火星的宇航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等他們從模擬工作完成後,早先的8組只剩4組,最早被淘汰的人,在進入模擬倉不夠一個星期。
往往是這樣,一個組裡,只要有一個人打退堂鼓,人員減少不僅會影響其他人計程車氣,還會傳染,最後全軍覆沒。
按照教官的說法,他們這次的成績無關緊要,關鍵是看一個普通人如何應對那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冷湖訓練結束後,他們只剩下24人,年齡在2635歲之間,其中女性6人。
BIPU 說話算數,他們拿到第一期補助20000美金,還發了額外獎勵3000美金。
他們把錢給家裡寄回去。
訓練第二期,他們24人統一一起到冷湖附近的一個航天訓練基地。
他們第一次見到了未來要駕駛的“飛船”,它不是多級火箭,而是一個大大的碟子,約有200平方米大小。
鄭日強對健康美麗的孔子梅日久生情。
在訓練的時候,孔子梅異常刻苦,常常是汗溼衣衫。有一次,孔子梅訓練後,渾身溼透,身上該凸的凸,該凹的凹,讓鄭日強怦然心動。
特別是當孔子梅迎面走來,那股汗味和體味讓他徹底淪陷。
其實,早在第一次見面,孔子梅就引起了鄭日強濃厚興趣。但孔子梅對鄭日強這個送外賣的沒有丁點感覺,直到在趙公子面前,鄭日強挺身而出,讓他有好感。